在方案制定完成之后,一定要细细对此进行检查,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才能写出合理的方案,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篇1
课题名称:家
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
过程:
(一)引入主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
2、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3、对了你们说对了,
4、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
5、你们玩完乐也累了,
6、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教儿歌
7、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9、教师提问?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10、幼儿看图分组说
11、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二)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儿歌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
2、明天我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吧。
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能形象地表演故事中的对话。
2、尝试为故事创编结尾。
3、学习宽容和接纳“知错就改”的同伴。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故事《老狼遇险记》
2、木偶道具、老狼、猴子、大象、小兔的手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t: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木偶剧场的主持人,下面请大家欣赏《老狼遇险记》(欣赏第一遍故事)
提问:
1、木偶剧演到这里,你知道这个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你觉得故事里的这只老狼是一只什么样的老狼?
二、分段欣赏故事,能形象地学习角色的对话
欣赏故事第一段:
1、“让我们来听听老狼遇到了猴子,它是怎么向猴子求救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老狼可怜的样子。
2、猴子有没有救老狼?他是怎么对它说的?
3、老狼听到了猴子的话,想起了自己以前做过的坏事,新里怎么样?
欣赏故事第二段:
1、正在老狼心里又后悔又难过的时候,又来了谁?
2、听听老狼又是怎么求大象爷爷的?
3、大象爷爷有没有救老狼?为什么?它是怎么对老狼说的?请你们来学一学年纪很大的大象爷爷的话(老师做大象爷爷,孩子们做老狼,学习对话)
4、老狼听了大象爷爷的话心里怎么样?
欣赏故事第三段
1、老狼正在伤心流眼泪的时候,又来了谁?
2、小兔妹妹犹豫了一下,是怎么对老狼说的?
3、老狼想到好办法了,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三、创编结尾。学习宽容和接纳的品质
1、你觉得小兔听了老狼的话会救它吗?为什么?
2、请你帮助小兔想个好办法来救救井中的老狼。
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吞吃小纽扣等异物是十分危险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录像:小纽扣旅行记。
2、预先约见“吞吃过异物”的小朋友。
3、联系医生到园。
活动过程
1、看录像,思考讨论:
(1)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镜头一:珊珊发现纽扣掉在地上了。镜头二:珊珊把纽扣放在嘴里了,想尝一尝。镜头三:唉呀,纽扣吞下去了,珊珊难受极了。镜头四:珊珊看医生,医生说要等纽扣随大便拉出来。
提问:珊珊难受吗?为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纽扣不能吞吃,既不卫生,又会危害身体健康。
2、交谈与访问:纽扣不能吃。
(1)与“吞吃过异物”的幼儿交谈其经历,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除了纽扣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围“小”、“巧”易误会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3、讨论:纽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问:你的纽扣在哪里?有几颗?它们有什么用途?
(2)讨论:纽扣掉了怎么办?(告诉大人,先收起来,及时钉上。)
延伸提示
1、设立小盒子,发现异物及时收捡。
2、手工角放置针、线,及时为孩子钉补纽扣。
3、建议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服装,特别是纽扣是否松脱。
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团结友爱的人朋友多。
2、学习叠词“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亮晶晶”。
3、领会儿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抱抱团”,你们要仔细听好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抱抱团,抱抱团,几人抱一团”——2人抱一团,你们该怎么做呢?那么要是三人抱一团。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站在老师身边围成一个圈,你们可要仔细听好哦!
二、谈话导入主题
师:刚我们玩的游戏叫什么名字?我们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刚刚是谁没有被抱对呢?请没有抱对的小朋友过来老师身边说一说你没有抱对时是什么感觉的?其它抱对的小朋友,你们又是什么感觉的呢?
三、第一遍欣赏儿歌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关于团结友爱的儿歌,这首儿歌的名叫“团结友爱亲又亲”(字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师: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说谁和说团结友爱亲又亲了?
四、第二遍学习儿歌
师:一颗星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我们再来听听星星是怎么说的。(第一段,第二遍朗诵,同时出示图片)
师:三颗、四颗、五颗星是怎么了?小朋友你们想想一颗星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二颗星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词卡)
师: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第二段朗诵,同时出现图片)三个、四个、五个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的时候是只是怎么样的,二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五、学习叠词
师:一颗星是怎么样?一个人怎么样?二颗星是怎么样?二个人是怎么样?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让幼儿说出,并问还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叠词呢?鼓励幼儿回去和家人一起说,看那个小朋友找到最多。)
师:请集体一起站起来带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柔软物体发生弯曲、盘绕、伸直等变化。
2、大胆想象长面条的形状变化以及形变之后的用途。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长绳子,毛线,白纸,水彩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小象的长面条
1、有一只小象想做拉拉面给朋友吃。
2、小象看到弯弯曲曲的面条。小象会觉得面条像什么?他们会怎么玩呢?
3、教师借助长绳子进行引导,并把幼儿的想象用简笔画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4、小狐狸看到了这根长长的面条,眼睛一亮,你觉得他会怎么做呢?
5、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简笔画表现幼儿想象的场景。
(激发幼儿想象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帮助幼儿理解面条细长柔软的特点;二是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
二、弯弯直直的长面条
1、教师带来一个故事,里面的小鸟和小狐狸也看到了小象做的这根长面条。故事里的小鸟和小狐狸会拿面条做什么?
2、教师完整讲述,幼儿阅读故事画面。
(讲述小象拉面时,应该用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突出表现小象的力气大,作出一根特别长的面条的情景。)
3、故事里,小鸟把长长的面条当作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4、小狐狸把长长的面条怎么了?
5、我们小朋友也想到拿面条当绳子玩吗?
6、长长的面条一会弯弯的,一会直直的,可以有很多的变化。
三、如果,我有长面条
1、完整倾听故事录音。如果你有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你觉得像什么?会拿它怎么玩呢?
2、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张很有趣的画。两个小朋友合作,先商量要用长长的面条做什么,然后画出来,再用毛线在画的面条上进行装饰。
3、幼儿两个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观察、引导,请几位幼儿表述自己的想象。幼儿大胆想象,自主作画。
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脚长什么样吗?谁愿意来和我们说一说?
小结:动物们的脚长长短短,和我们的脚不一样,也不一定是五个脚趾。
重点提问: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动物的脚印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2、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脚印一样吗?
小结:儿歌里提到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孩的脚印。
3、完整学习儿歌
重点提问:小鸡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鸭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结:小鸡的脚像竹叶;
小狗的脚像梅花;
小鸭的脚像小扇;
小孩的脚像小树。
4、仿编儿歌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跑来跑去像什么?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编)
例如:青蛙,毛毛虫等等。
5、表演:脚印
规根据自己的创编内容进行表演。
附;儿歌《脚印》
小鸡的脚,尖尖的,跑来又跑去,竹叶撒满地。
小狗的脚,圆圆的,跑来又跑去,梅花落满地。
小鸭的脚,扁扁的,跑来又跑去,小扇铺满地。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渗透了自然界中小动物们的脚印各不相同的常识,并旨在借此篇课文让孩子对动物各种不同的脚印产生兴趣。这堂课上,我对于“不同的脚印”这个常识的渗透还不够,只是一味地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枯燥无味的各项说话训练。而且,虽然看似训练点很多,却因为没有完全考虑到我班的特殊情况,所以导致训练目标也没有完全达成。如果能够在更深层次地钻研教材后,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
中班的语言活动方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