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一定要表明接下来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案犹如一名士兵的战刀必不可少,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优质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简单计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叙述已经接触了i have a book………的句型,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本课要求学会运用句子锻炼说的能力;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以第一人称为中心而展开的,例i have a duck;本节内容让学生认识了动物在英语的说法,也引导了学生应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感情,激发和增进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2、本节核心内容能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心中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3、学了这一课,学生会更注意自己身边的事物,会更喜欢动物,也会觉得原来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学英语就更有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有着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储备了相应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对小动物兴趣浓厚,加上活泼生动的动物玩具,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效的创设有效活动进行教学。 但是有些学生并不是认真学,只是跟随大家一起说说而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多些创设英语语境,以及利用玩游戏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有必要时,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消除胆怯情绪,大胆开口说英语。还有多些鼓励,少些责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并了解句子“i ook!i have a ……”
2、能听懂会说一下单词:monkey , rabbit,panda,cat,dog并运用句型 ‘i have a …’进行演说。show me....这一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技能目标:1、能掌握所学的动物单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交际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小动物的爱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表达i have a …(我有……)。常见动物单词:monkey , rabbit,duck,panda,cat,dog
教学难点:学生能将这六个有关动物的词汇运用到简单的英语句子中表达。
教学过程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eye, face , ear, nose, mouth,这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身体的这几个部分
2.初步了解表示接触的指示用语,能听懂,并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头部的单词eye, face , ear, nose, mouth的学习。
教学难点:
eye, face两个单词的元音因素容易发音不到位,教师可鼓励学生张大口型,相互检查。mouth一词的尾音发音较难,教师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口型
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and revi-sion 1.greetings :
hello,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sit down please!
step 2.presentation
1.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大耳朵图图”,让学生与图中人物进行口语交流let’s say “hello, tutu.”
2.tu tu is so cute.look! this is tutu’s eye.并指着tutu的眼睛介绍。同时引出新单词eye.
a.先让学生倾听录音怎么读单词eye b.再范读教新单词eye(开火车读)
c.让学生拼写这个单词e-y-e
d.老师借助肢体语言,指着自己的眼睛说:this is my eye
e.let’s do.follow me: eye eye唰唰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新授新单词:face、ear、nose、mouth
4.powerpoint制作:打开幻灯片后每点击一身体部位就会出现相应的单词。(注mouth一词的尾音发音较难,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口型。)
5.认读face、ear、eye、nose、mouth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step3:practice
1.let’s do:
eye eye唰唰唰ear ear呼呼呼
nose nose闻闻闻
mouth mouth巴巴巴face face拍拍拍
2.i say you do.(老师说,学生快速做相应的动作,然后找一位学生出来做出动作。)
3.play a game
出示多媒体课件,蝴蝶飞哪读到哪,飞到双手拍三下,飞到双脚跺三下,飞到单词读单词。(这种游戏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4.what’s miing?(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片,让学生一眼能看出并猜出什么部位没有了。)
5.are you happy?now let’s sing a song: if you’re happy!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话题:what are you gong to do?
功能:运用what are you gong to do?等句型来询问他人打算做什么。并能根据询问给出相应的回答。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交流,展开交际活动。
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morning/ this afternoon/ on this weekend/ ……?
i’m going to ……
where are you going ? i’m going to ……
2、词汇:take a trip/ read a magazine/ go to the cinema/ tomorrow/ tonight/ this morning/ this evening/ this afternoon/ next week/ post card/ magazine/ dictionary/ comic book/ newspaper等。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 能通过询问知道他人打算要做什么,并能正确表达自己或他人将要进行的活动。
2、 围绕主题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展开^对`话,并尝试自编^对`话,模仿讲故事。
知识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a、b部分let’s learn 中的四会单词和let’s talk中的三组句子。
2、 能够听、说、认读let’s learn部分的三会单词和let’s talk中的句型。
3、 能够读懂let’s read 中的^对`话和短文,能够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
4、 了解2个元音和5个辅音的读音,能区分它们不同的发音方式,并能根据所给的音标拼出单词的读音。
5、 能够听懂、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task time 中的内容。
(三)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合理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拟订远期目标。
三、基本教学理念
a)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b)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part a let’s learn/ pair work/ let’s chant
第二课时:part a let’s try/ let’s talk/ group work/ part c task time
第三课时:part a let’s read/ part c pronunciation
第四课时:part b let’s learn/ let’s play/ part c let’s sing/ good to know
第五课时:part b let’s try/ let’s talk/ pair work/ part c let’s check
第六课时:part b let’s read/ part c pronunciation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a、四会单词和句子的听、说、读、写。
b、let’s learn部分单词和短语的听说读写。
c、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 ……等的正确运用。
2、 难点:
a、四会单词和句子的读写。
b、read and write 的理解。
c、正确认读本单元所给出的7个音标以及相应的单词。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6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 985-423=259+148= 806-714= 325+464= 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航线 里程/千米 北京——上海 1088 北京——成都 1542 北京——广州 1907 北京——台北 1729 北京——三亚 2541 北京——乌鲁木齐 2464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 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题: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
(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4、3次
5、略
6、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小学优质课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there be结构所表达的意义。
2、能听懂和看懂包含there be句型的简短对话。
3、能运用学过词汇和there be句型来简单描述一下某处有某物。
二、重点难点:
there be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方式。
三、教学过程:
1、there be概念。 there be ...句型,表示的是“存在”,“某地有某人或某物”,其结构为there be(is,are)+某物/某人+某地。
2、be动词的用法。单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用is,复数用are.
3、there is的句子结构: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4、there are的句子结构: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
小学优质课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