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需要根据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教案包含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1 秋游
天空 蓝蓝 一望无边
郊外 白云 有时像…… (美)
同学们 农田 黄 红 白
游玩 有的……有的……有的 …… (开心 )
奔跑 奔逐 笑 喊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 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1) 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2)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3)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1.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2.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 描红练习。
2. 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开心呀!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知道“乐”是多音字。学会“世”的笔顺。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雪中游戏的乐趣。教育学生课间要做健康游戏。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知道“乐”是多音字,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雪中游戏的乐趣。教育学生课间要做健康游戏。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猜一个谜语(穿白裙,顺风飘,满天飞,全落下。忙给大地絮棉花,土壤妈妈了哈哈,春风送暖全融化,种子喝饱发芽芽。)谜底——雪花。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去体会雪带给我们的乐趣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三、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1、播放课件(课文动画)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借助书下生字条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小组内读,相互正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用红色写)
窗户世界打雪仗乐园飞快争先恐后抬水分??
(1)指名认读,齐读
(2)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
(3)使用课件出示“世”字笔顺,指导书写“世”字。
6、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课件出示中心议题
同学们在操场上玩了什么游戏?玩的开心吗?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读课文,在文中画一画。
3、学生汇报:
(1)指名读句子,说体会
(课件出示):“同学们在厚厚的积雪上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操场上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厚厚的积雪”说明什么?第一自然段中还有那些语句说明雪下的大?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两天。从教师的窗户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下课的时间一到,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涌出了教室,跑着、跳着、扑进了雪的.怀抱。宽阔的操场成了我们的乐园。理解“争先恐后”找几名同学表演来理解这个词。“乐园”的“乐”字是多音字。
课件出示对比句:操场成了我们的乐园。齐读。
下节课是音乐课。
理解第一段中的“欢声笑语”这个词说明同学们玩的怎么样?(开心)下面请同学们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这段话。(先指名试读,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学生练读。)
(2)接着汇报:同学们在操场上还玩了什么游戏?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快看那,奶油蛋糕!”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我抬头望去,在操场的一角,那块圆圆的水泥板上面积满了半尺多后的雪,活像一块香喷喷的奶油蛋糕。我们几个同学飞快的跑过去,团团围住了这块“特质蛋糕”。
“特质蛋糕”指什么?孩子们看到奶油蛋糕时心情怎样?(兴奋、高兴)指名试读,师范读,生练读。
孩子们是怎样“分享”蛋糕的?指名读句子,理解“分享”一词,想像一下孩子们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出快乐的语气。几个人物“分享”蛋糕的句子分角色读。
(3)指名读最后一段,理解“恋恋不舍”一词,指导读出舍不得离开的语气。想像:孩子们在操场上留下了什么“杰作”?并说说你在雪上留下过什么杰作?
五、总结梳理强化重点
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应用拓展激励创造
课后搜集有关雪的诗句、成语或谚语。
板书设计
雪趣
银白色的世界奶油蛋糕
开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先后分开抬头快乐世上飞快户口
3、学生观察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及写法: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师边讲解边范写
“乐”的第三笔是竖折。
“快”的左边竖心旁先写两点,再写中间的竖。
“分”字注意上边八的写法。
(3)学生在本上练习些,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熟练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汇报第一课时搜集的有关雪的诗句、成语或谚语。
(1)小组汇报交流
(2)班级汇报
四、总结:
说说本课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村居》课文原文
村居
?作者】高鼎【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村居》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一组与诗词有关的春天的景物动画,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诗,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不够到位,初次学习朗诵古诗,抑扬顿挫把握不住。背诵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在课堂完成。诗句的感悟没有及时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没有让学生从品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加强朗诵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诗词的语言、音韵、意境的美。
《村居》课文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 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 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 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重点:识字
学习难点:书写美观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学习准备: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 概括介绍邓的生平。
3 揭题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 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现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 自读课文
2 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巩固13个生字,会写其余5个字。
2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二、学习重点:朗读
学习难点:识字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四、学习准备:田字格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课文
1 指名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读的内容,同学评议
2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
(二)复习生字词
1 认读生字词
计算机 展览馆 紧张 怦怦的 握手 笑语 普及 兴奋 灿烂
a 学生自读
b 读词语中的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 巩固生字词
a 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 给生字组词。
c 开火车读出生字,并组词
(三)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四)积累运用
读课后词语,并选择词语说话。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认读7个字,认识“石字旁。
能力目标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字族儿歌。
情感目标
体会汉字造字知识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字族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字族儿歌。
3、情感目标:体会汉字造字知识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字族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初读儿歌,将字音读准确。
2、复读儿歌,加快朗读速度。
3、个别同学读。接读。自由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读这首儿歌,你么知道这首儿歌都告诉我们什么了吗?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谈一谈。
(四)学习生字
1、自读儿歌。你发现儿歌中的部分字的特点了吗?
2、把这些字找出来,用笔圈起来。
3、出示汉字“纺、访、防、芳、妨”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桃、收上下结构:菠
形声字构字规律:菠,上面的草字头表意,下面的“波”表音。
加一加的方法:三加一竖就是丰。
(2)教师指导:丰:三横中的中间一横最短。
收:第一笔是竖提,一笔写成。右半部分是四笔反文。
桃:左窄右宽。
(3)组词。
4、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认识各种水果。
2、学会本课中的4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指导字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四个生字,谁想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几个字。(指名学生生书写)教师指导、纠正这几个字的书写。
2、检查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组和句子。
2、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生字“弯、梨、沙、甜”,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沙、甜上下结构:弯、梨
换一换:变——弯
(2)教师指导:甜:要写的左右大体相当。
梨:木,横要写的长一些,托住上面的“利”
弯:第三、四笔都是竖。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认读二类字。
(三)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偏旁。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 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画面,水乡,船儿归来,)觉得美吗?你觉得哪儿美?
二。 学习课文,感受金秋水乡的美
1. 小朋友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出示:枫叶、金秋(认读)
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金秋水乡画,真让人陶醉!
2. 出示:水乡(认读)你们知道“水乡”吗?(水乡就是湖泊、河流多的地方,扬州算是水乡。)江苏省很多城市都是水乡。
3. 我们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上还有些什么?
学生认读时把相应生词卡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1) 烟波(江面上雾气很多)认读。
2) 芦苇(在图上指出来)认读。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3) 荷塘 认读。
4) 荷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漂亮!小朋友知道在荷叶的底下,在池塘的泥土里还有什么吗?(藕)小朋友们吃过藕吗?介绍一下
过渡:藕的味道十分鲜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样美味,(出示图片“菱”——菱和菱的生长)认识吗?介绍一下
出示:菱藕(认读)
5) 归舟 一条条渔船迎着夕阳回家了。
认读:夕阳 归舟
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这是渔船上的渔夫在干什么?想什么?
相机出示:渔歌 渔民们满载而归,放声歌唱。
6) 过渡:夕阳西下,渔民们回家了,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饭,不知不觉,月儿就挂上了天空。(黑夜的水乡图)
出示:灯火,月光(认读)
4. 指导朗读
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游览了美丽的金秋水乡。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水乡吗?能把它读好吗?
1) 学生齐读。
2)同桌练读,互相纠正。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5. 指导感情朗读
1)范读。
2)老师读的时候,仿佛真的来到了水乡,陶醉于水乡的美,边读边想象,就能读得美了,想试试老师的好办法吗?(学生自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4) 齐读。
三。 教学写字——前四个
1. 读一读。认识“火字旁”。
2. 说说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用了什么好方法?
3. 自学字的笔顺,告诉朋友怎么把这个字写漂亮?
4.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朗读全文
二、练习说话
1.以《游水乡》为题练说一段话
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说
填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__________,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________。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__________。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_______。
3.小组合作交流
三、指导背诵
四、教学写字
1. 读一读,怎么记?
2. 教授偏旁 “欠”
3. 按笔顺描红
4. 完成《习字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