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开始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准备好教案,我们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所以提前备课写好教案很重要,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数除整数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数除整数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2及练习一第1—3题。
二、教材地位及作用
小数乘整数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小数四则运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并理解算理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则是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说教法学法:
1、学习源于生活,生活富于教育。丰富的生活世界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最后用“练习法”,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逐步巩固新知,加深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2、学生是数学学习和课堂活动的主人。课堂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人人参与计算,积极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练习,合作交流学习成果,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逐步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学生自由发言)这一天,陈聪、陈明、符丽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文昌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陈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2、出示: 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学生自由回答)
3、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用表格写在黑板上(具体数量根据实际而定)。
单价 数量 总价
燕形风筝 3.5元 3
三角形风筝 4.6元 6
鱼形风筝 6.4元 5
猴形风筝 7.8元 2
4、提问: 买3个燕形风筝多少钱?请你来当售货员算一算,看看谁是“优秀的小售货员”。
设计意图: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尝试算法多样化
(一)学习例1,人人参与解决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的不同算法。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合理的算法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3.5元 ②3.5元=3元5角 ③3.5元=35角
3.5元 3元×3=9元 35角
+ 3.5元 5角×3=15角 × 3
10.5元 9元+15角=10.5元 105角
105角=10.5元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同桌讨论,比较分析,从中选出一种简单的方法。教师巡视,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如35角×3),先让学生说理分析,再由教师引导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换成10.5元,边说边板书
3.5元 35角
× 3 × 3
10.5元 105角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选择解题方法的情况,引导学生使用较简单的算法。集体订正,表扬准确算出的“优秀售货员”。
设计的目的: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三、巧妙转化,获得新知
(一)教学例2。
1、提问:同学们,大家有信心挑战新的任务吗?(出示算式:0.72×5=?)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让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竖式计算并说说算理,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 边说边板书
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2
× 5 × 5
3.60 缩小到它的 360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为学生点拔。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③算出积以后,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基本题(1)第3页“做一做”第1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②集体汇报交流,引导概括不同点。
(2)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并集体订正。
2、深化题:《练习一》第1题“比比就知道,谁做得更好”。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再集体交流,指名在黑板上演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做第3题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课堂总结
1、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教师引导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有所获的喜悦和自信;教师对学生个性的肯定和尊重, 使之对数学和生活充满热爱。
小数除整数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p68―69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明妈妈到农贸市场买鱼
甲商贩:二块八一斤
乙商贩:10元钱四斤
问: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该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为什么?
小结:有关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购买情况如下表:
品种 数量/千克 总价/元
梨子 2 6
苹果 3 9.6
香蕉 5 12
橘子 6 5.7
2、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让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列式,师相机板书横式)
4、问:对于9.6÷3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5、那么对于12÷5、5.7÷6的结果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6、探索算法
(1) 9.6÷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生试算,师巡视。选择典型情况让学生板演
(2)集体评议。
问:a、看了黑板上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b、你有什么疑问?
c、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发争议,重点突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d、阅读课本p72页
e、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本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试做12÷5,5.6÷7
a、学生独立试做
b、有选择地指名板演
c、评议(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4)问:做了这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0.2÷5 3÷15 12.02÷4
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诊断性练习(p73页练一练)
3、解决问题。
(1)回应课始,现在你觉得小明的妈妈应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资料显示每1000千克的菠菜中含钙660克,1千克菠菜中含钙多少克?
(生独立解答,问:对于这题的计算你有什么猜测)
四、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除整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小数除整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21.60.9
=5.8=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计算3.61.2+0.55(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习,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习。
小数除整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笔算)。
2.在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学习具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105角就等于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乘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巩固提升
完成做一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重点讲解2.3×12(两位数乘两位数中间的部分积是否加小数点这个问题很多搞不清楚。)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小数除整数教案篇6
练习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巩固练习。(教材练习四第9~14题。)
练习要求: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和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练习重点: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以及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这两种题。
教具准备:投影、小黑板
练习过程:
一、激发
1.口算:(p.19页11题。)1.230.4864.623140.56.840.72120.71.10.7249.665.21312.550.125
生先回答:(1)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商的小数点要和谁的小数点对齐?2.错题剖析⑴5.125=2.4⑵100500=50.24525)5.1100)5005050010001000⑶0.81917=0.47⑷4025=160.471617)0.81925)40682513915013915000
二、尝试
p.19页10题:先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再计算。5.046210.6657.7995543632.93370.46228(1)生判断哪些题的商是小于1的,为什么?(2)生计算,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3)说一说: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怎么办?(4)集体订正。
2.p.19页12题:一个机械化养鸡场的产蛋鸡,平均每只每年产蛋294个。如果按照每16个蛋重1千克计算,平均每只鸡每年产蛋多少千克?⑴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列出的算式的含义,⑵让学生做完此题并集体订正。
3.p.19页13题: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中多少吨?⑴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⑵数量关系:黄牛的体重15=大象的体重(5.1吨)⑶让学生列式计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示范:
p.19页15题:一个煤矿的一号井每日产煤961吨,是二号井每日产煤吨数的2倍,三号井产煤每日比二号井多135.4吨。这3口井平均每口井日产煤多少吨?分析与解:要求这3口井平均每口井日产煤多少吨,就要用三口井日产煤的总吨数除以3,即:(961+9612+9612+135.4)3
2.p.19页16题:小红的父亲给她2.5元去买书。买书时她发现这些钱还不够,又从自己积蓄的钱中拿出一些才够。他原来积蓄的钱有1.24元,是拿出的4倍。这次买书花了多少钱?分析与解:小红买书的钱包括2部分:父亲给的钱和自己出的钱,列式为:1.244+2.53.p.19页思考题:如果把一根木料据成3段要用9分,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多少分?分析与解: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实际只要锯(3-1)次,如果局成4段只要(4-1)次,可以解答为:9(3-1)(4-1)
四、作业
p.18页9题,p.19页14题。
小数除整数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