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案,以跟上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六年级分数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六年级分数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求稍微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来探索解决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菜籽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授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
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除以12表示什么?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减去100%表示什么?
(4)小结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4题。
小学六年级分数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1578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学习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
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③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④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3.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②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板书。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③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4.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14-12)÷14
5.观察比较。
将例2的第一种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算式相比较:
(14-12)÷12(14-12)÷14
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6.概括应用。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例2后面一段话,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什么?
2.独立完成课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第2题。
课外作业:练习二十二的第3、4题。
五、课堂总结反思
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小学六年级分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后第5题,联系已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把全国人口数看作单位“1”(100%),汉族人口占总数的92%,少数人口则占1-92%=8%
板书设计: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小学六年级分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 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教案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揭示数量的具体和抽象的矛盾,把分析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六年级分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与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意义。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集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关于百分数,你们已经学过那些知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引入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盒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根据这一情景,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
师: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画以下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多的部分是水体积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么?那就请你试一试。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算法。
(2)合作交流。
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1:(50—45)÷45
=5÷45
≈11%
方法2:50÷45=111%
111%—100%=11%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想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方法1: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2: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3、即时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义。在本题中,“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钱数占原来的百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中的第1题至第5题。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小学六年级分数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