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学教案通用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合理的教案能够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通过实用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复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小衔接学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学教案通用5篇

幼小衔接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足够数量的硬币,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展示各种小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商品呀?

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2、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课件: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4、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5、购物

(1)买巧克力豆

教师:买巧克力豆需要一角钱的硬币,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2)买牛奶糖

教师:买牛奶糖需要5角钱的硬币,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3)买棒棒糖

教师:买棒棒糖需要1元钱的硬币,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2、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

教师:这八宝粥需要1元2角钱。

提问: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老师这里,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

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

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四、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活动延伸

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幼小衔接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

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

估一估,数一数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幼小衔接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本课为京版教材第一册的内容。

教学方式:

提问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认数1、2、3、4、5。会正确数出数量为1、2、3、4、5的物体个数。

掌握1~5的`数序,比较熟练的书写1、2、3、4、5。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会数。

教学难点:

数字3、5的'书写。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培养数感,得到学法

扩展延伸,引发多角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会数数吗?谁能数一数?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和数字交朋友,你们高兴吗?我们比一比看谁交的朋友最多好吗?

二、学习认数,数数。

1、打开书,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我们先来观察左上图,请你数一数,图上的东西都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

两个人说一说,用手势比一比,数一数有几个圆点,读一读后面的数字。指名汇报。

结合事物图、手指图、点子图,逐步抽象出数1-5。并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用1-5表示的物体。

2、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3、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4、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5、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6、了解数序

数数小棒图,掌握1-5的排列顺序,正着数,反着数。

说说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如:1排在第1个,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

可以从前往后数1、25,也可以从后往前数5,4,3,2,1。

7、说一说谁在第几个?几比几多几?

(2比1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多1)

幼小衔接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10

8+()=10

8+()=10

10+4=()

10+3=()

10+7=()

8+2+2=()

8+2+5=()

8+2+6=()

8+2+8=()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①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①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①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加几

幼小衔接学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探索10以内相邻数。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二、活动准备: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三、活动过程:

1、认识3的相邻数。

a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屈,老师、教,案,网"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巢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幼小衔接学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学技术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道德经的心得通用7篇

中班活动教案通用5篇

2023初中语文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语言课教案通用5篇

幼儿健康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5篇

小班5的教案通用7篇

平行四边形教案通用5篇

五大领域通用教案5篇

幼小衔接学教案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