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文教案精选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组织结构,具体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彝语文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彝语文教案精选7篇

彝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点难点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朗读目标。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欣赏荷花: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①学生自由读课文。②归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a.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b.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③齐读词语。④指名读课文。⑤请用课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形容作者看到荷花后的感受。(一大幅活的画)

(3)默读课文,理清顺序。①学生默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课件出示交流句式)课件出示;先写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②学生交流反馈。明确: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

(2)根据作者的描述,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3)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①课件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④引导学生从“冒”感受荷花顽强的生命力。a.查字典理解“冒”:“冒”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文中应选哪一种?课件出示:a.向外透;往上升。b.顶着;不顾。c.鲁莽;轻率。b.换词体会作者用“冒”的精妙。思考“冒”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⑤引导学生抓住“才、全、花骨朵儿、饱胀”,体会荷花的姿态美。

(4)齐读第2自然段。

(5)语言训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6)迁移运用。①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荷花写活了。②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作者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③小练笔: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④学生练写。⑤学生交流,分享展示。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作者除了描写荷花,还写了什么?(荷叶)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荷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读句子,识记多音字“挨”,并用它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2)理解“挨挨挤挤”。师:“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多、密)换成“密密麻麻”好吗?

(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你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读出了什么?(荷叶的颜色美、数量多、形状大)

2.荷叶是挨挨挤挤的,那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试着背诵第2~3自然段。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注意观察“瓣、蓬”的结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瓣:两边长中间短,3个部分要写得窄长,中间的“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蓬:上下结构,“艹”扁长,走之的捺要写舒展。

2.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4.写字展评。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学生交流自己本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叶圣陶爷爷笔下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美好的画面。读一读,填一填。(课件出示练习题)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2.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第2~3自然段。

3.叶圣陶爷爷观赏到了这么美的荷花,他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画出文中写作者发现这一池荷花的句子。

(2)闻到清香后,作者是怎么做的?从“赶紧、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名读,全班齐读。

2.交流想象,探寻写法。

(1)作者看着这么美丽的一池荷花,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呢?(自己变成了荷花)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理解“仿佛”。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一位白衣荷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在风中舞蹈。l仿佛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l仿佛看到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想象中的美好情景。

(5)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美好幸福的感觉。鼓励学生谈感受。

(6)第4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作者想象的画面)如果你变成了荷花,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过来告诉你些什么呢?(7)讨论交流: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比喻、拟人、想象)(8)交流反馈。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齐读第5自然段。

2.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让“我”陶醉)

3.拓展阅读:正因为荷花这么美,所以很多作家对其赞不绝口。

(1)学生交流赞美荷花的文章。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4.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物)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仿、佛、随、蹈、止”5个字。师: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蹈”右下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为走之让出空间。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五、板书设计:

彝语文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2.情感培养: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汉语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整体认识拼音

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用简笔画勾勒城堡图)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他们了,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去认识他们吗?

拼音王国中有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简笔画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族中最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aoe.(出示带有手脚的拼音卡片)。

(挥动卡片)嗨,小朋友们好。

学生与拼音打招呼。

欢迎你们来我的家做客。请把书翻到第6页。

?用童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有兴趣。同时,童话故事变抽象为形象,学生能够理解,并容易记住拼音王国中的三大家族。与拼音打招呼,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同时,打招呼也能养成学生讲礼貌的习惯。】

二、学习单韵母a

(1)读准音

我们的a很害羞,躲到图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a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吗?模仿a的口型

老师也学着她的样来唱一唱:13∣53∣1-∣

aaaaa-

学生跟唱

我们念a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看我先来念:张大嘴巴aaa.小女孩练唱aaa,aaa阿姨的阿。医生检查口腔的时候,要我发aaa

学生跟念,自己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发音

?a的音不难念,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他们在很多时候都要用到这个音。课堂上,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启发他们的生活经验,所以要设计不同的形式来念a甚至唱a。另外,教师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读准音,但又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

(2)认清形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的形状。

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a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尾巴。

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aa”

我们一起来写个a:(教师范写)

a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学生书空

a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

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a就住在中格里,

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a送回家。(教师巡回,纠正)

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a。

?从图画中抽象出字母的形,学生经历了由形象到抽象的概括,在脑中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再用儿歌帮助记形,并要求书空,调动学生所有能调动的'器官,帮助他们更快更牢固的记住字母的形。】

第二课时

一、学习声调

把a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a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a的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a

跟老师说:“啊,阿姨的啊”“阿姨好”。

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a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楚,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

“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

“啊,祖国真伟大!”跟我一起说。

巩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上坡又下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学习声调,特别注意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的东西往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要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声调与汽车图,发现声调的不同形状。然后,再把声调的学习放到词、句中去,使他们容易理解,读准字母的声调。】

二、复习四声调儿歌

打乱顺序开火车读带调a

学习o

(1)读准音:

小朋友真能干,和a交上了朋友。a也很高兴,拉来了它的好兄弟o与我们认识。

(出示卡通的o)“嗨,你们好,我是o,是a的哥哥,我们都是韵母家族中的最小的一辈。”

谁想和o交朋友?快来和它打招呼吧。

(出示卡通的o)“虽然我长得圆头圆脑的,但我的本领可大了。每天清晨,大公鸡都会发出ooo的叫声,催人们起床呢。”

(投影书上插图)你们能学着大公鸡的样子来叫一下吗?

(学生学大公鸡打鸣)

发o这个音,就像你们刚才学公鸡叫声那样,嘴巴是圆圆的,看老师来发音

(学生跟读)

念儿歌:“一只大公鸡,早晨oo啼。”“大公鸡oo叫,叫我早起上学校。”

(2)读四声调:

老师给o带上了帽子,你们还能念吗?(把声调帽子带到o的卡片上)

你们能把它放到一句话当中,来说一说吗?

老师也想来说说:

噢,我知道了(第一声)

哦?我不明白(第二声)

噢,原来是这样(第三声)

哦,我懂了(第四声)

(3)认清形,指导书写

再来看看,o的形状是怎样的?

教师范写:o要一笔写成,从右上起笔写成半圆后继续往上写,与起笔处相接。

请你们找一找,0住在哪个格子里?

好,请你们把o也送回拼音格里,比一比,谁写的好。

3.学习e

(1)读准音。

(投影插图)小朋友,看,它是谁啊?(大白鹅)

是呀,我们第三位朋友e就是读这个音。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教师范读。顺口溜:扁扁嘴巴eee。试一试。

(2)学习四声。

(出示卡通e)谁来向e问声好?

e也带上了帽子,你能读准它吗?

你能组个词来读一读吗?

eee,大白鹅的鹅

eee,恶心的恶

eee,恶人的恶

(3)认清形,书写指导。

(投影插图)小朋友,看,它是谁啊?(大白鹅)

是呀,我们第三位朋友e就是读这个音。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教师范读。顺口溜:扁扁嘴巴eee。试一试。

(出示卡通e)谁来向e问声好?

e也带上了帽子,你能读准它吗?

你能组个词来读一读吗?

eee,大白鹅的鹅

eee,恶心的恶

eee,恶人的恶

小朋友,你能找找图上哪个地方像e的形状?

真了不起,跟我一起念;“河里一只大白鹅,水中倒影eee。”

我们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笔写成,从里面的“一”起笔往上,再接着写左半圆。

三、教师范写

把e也送回家吧。

四、课外作业

用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和课本插图编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

板书设计:四线格里范写aoe

彝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彝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色、近、无、声、惊”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今天学习14课《画》。(板书课题)

叫学“画”字:半包围结构,八笔。书写时“田”字要居中,第一笔横要盖住“田”字,但不要过长。最后两笔要对称。

2、小朋友多很喜欢画,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仔细看一幅画。(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你们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让学生从远说到近。)

话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根据观察进行思考。)

3、这幅画很美,画出了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来写的。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

四、教学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叫学“远”“色”。

跟“远”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谁会写这个“远”字(书空)

“色”,指什么?(颜色)(指名分析字形。)

“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远看山有颜色)

2、叫学“近”、“无”“声”。

“近”,前鼻音,与“进”比较。

“无”,跟“无”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声”,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遇“色”比较,注意不要写错。声音的“声”,“歌声”的“声”。

“近听水无声”是什么意思?(走近听流水没有声音。)

3、“春去花还在”的“在”什么意思?(这儿是“开着”的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没有谢。)

4、叫学“惊”。

“惊”,惊慌、害怕。为什么“惊”用竖心旁?

“人来鸟不惊”的意思谁能来说说?

5、现在谁能把四句话连起来说说意思。

五、齐读课文后小结:

课文说远远看去,山色十分鲜明,走近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没谢,人走过去,小鸟不惊慌、害怕。这首诗到底讲的是什么?这幅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山水景色?下节课再讨论。

柒、巩固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每个生字写三遍。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图文对照,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内容,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难字边认读边书空。

2、指名口头扩词:远、色、近、声、惊。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

1、学生边看突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句主要说什么?(用笔划出句中的重点词语。)

2、齐读。(提示注意带点的字要读重音。)

3、诗人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们现在就来当诗人,看看是不是这样?(指定一个学生当诗人。)你先从远处看画中的山(让学生跑道教室后面看)。

现在你站在远处,看那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这就叫远看山有色。)(板书:有色)

再到前面来,从近处听画上的流水有没有声音?(让这位小朋友走到画前听)

你听到水的声音了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画,所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板书:无声)

4、大家想想,春天过去了,春天是开的花,像桃花、梨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却怎么说呢?(板书:还在)这是为什么?

5、(老师走近图画,做赶鸟的动作。)你们看老师走到这些小鸟前面,鸟儿有没有飞走?(这就叫“人来鸟不惊”。)(板书:不惊)

6、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课文上将的这种现象,你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

现在你知道了吗?这四行诗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一幅画,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

三、指导朗读。

本诗的停顿和重音可作如下处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来/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四、复习巩固。

这首诗的意思都懂了吗?(指名说,同桌对说。)

五、指导背诵。

各自试背课文,看板书齐背,在擦掉板书齐背,指名背诵。

六、默写课文。

彝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能分辨出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刻画的人物性格。再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记忆中韵朋友每个人都有许多。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为什么难忘?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高尔基少年时的朋友跟我们韵朋友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童年的朋友》。(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站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要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5.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噗噗咕哝绺鬃诅咒镶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学生起来纠正。

2.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

明确:(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

3.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4.,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第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②本部分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③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比喻、对比、排比。

②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③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愉快的人。)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外祖母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善良、充满活力

语言描写愉快、温暖

心理描写有爱心

彝语文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山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文章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首尾呼应,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会认四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学会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大家喜欢雨吗?谁能把你看到的雨给大家说一说。老师做简单的评点。比如,这个同学是从颜色方面来写雨的,这个同学是从声音角度来写的,这个同学描写了雨的形状,这个同学还写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个同学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等。

2.揭示课题:

好,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一场如歌如画如诗的山雨。(生读题)

?屏幕上显示课题《山雨》,画面上出现雨中的山林,课件的运用除了引入课题之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面上湿漉漉的小路和翠生生的树林很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赶快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

2、读准字音与理解词义:一阕啼啭悄然余韵

3、谈谈对山雨的初步印象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抓住“悄悄”朗读山雨刚来时的情景(一生读课文第一段)

2、理解并指导读第2、3、4自然段。抓住“歌谣”“神奇”等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歌谣”做比喻表现了山雨的美妙,也写出了对山雨的喜爱。“神奇”“飘然”写出了雨的体态美好和作者的赞叹。)

“沙啦啦,沙啦啦…”应该怎样读?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评价。老师指导学生要读出从远到近(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的感觉,并且是越来越清晰。

?课件出示语段: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背景是雾气笼罩的山峰,图文结合,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3、学习第5自然段。

1)听雨声【多媒体展示下雨的情景,雨丝斜飘,伴着清脆的雨声。“雨”学生既看过又听过。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心与作者碰撞,用“心理视线”去领会语言文字。】

2)弹奏山雨之歌。

?课件出示语段: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阕又一阕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以雨中山景为背景,整个画面干净素雅,弱化了图像,突出了文字,便于朗读。配上优美的钢琴曲,更能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男生读,女生为他们伴奏。(女生轻敲桌面,做优美的抚琴动作,表演山雨落在山林中就像柔软的手指弹钢琴的这种情景。)

师生同奏(配乐,边读边演,陶醉其间)

3)展开幻想:我幻想自己是山中的…….

?画面还是雨中山景,景物逼真,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也会张开想象的翅膀】

4、自学课文6、7自然段

教案《新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教案十二》,来自网!

学习建议:

1)理解文意:雨中山林与晴天山林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词语积累:请用一两个词概括雨中的绿。

()的绿

3)佳句美读:美美地读,读出雨中山林的色彩美。听听小伙伴的评价。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课件出现学习建议,突出了对学生的自学要求。这些文字都可以课前预先打好,因此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在讲到雨中的绿时,考虑到城市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山林雨景,农村学生即便见过也不一定都留心观察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雨中山林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山林“绿”的特点,让学生亲临其景一“游”为快,学生在亲眼目睹了雨中的绿”后,学习课文时就不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了。】

5、学习8——10自然段。

一生读(读8-10)其他同学在书中找找哪个词最能体现雨后山林的特点。你从哪儿读出了山林的幽静?

一起去感受一下雨后山林的幽静吧!

?多媒体展示画面,偶尔鸟叫,还有晶莹的雨滴声,既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时空约束,又拉近了语文学科与大自然的距离,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

一起通过朗读来描绘这美丽的画面。指导朗读“叮——咚——叮——咚……”这里又有省略号和破折号,朗读怎么处理呢?

四、延伸

如果你就是这山林中的一个孩子,当看到了雨中山林美丽的景色,听到山雨动听的声音时,你想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做些什么?

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去看看山雨,(播放音乐)让这场如歌如画如诗的山雨永驻心间。

请齐读诗《山雨》

山雨

沙啦啦,沙啦啦

你飘然而至

像一首无字的歌谣

用你轻捷柔软的手指

在山林间弹奏优雅的小曲

每一个音符

都插上了幻想的翅??

一滴滴,一缕缕

伴着醉人的绿色

在山间流动

流入我们的眼睛

流入我们的心胸

融入我们的记忆之河

?课件出示诗歌《山雨》,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这一节课在学生极富感情的朗诵中结束了,为本堂课留下余韵。课件定格在那里,我们的心也留在了那里。】

彝语文教案篇7

一、文本教学解读

语文园地三是拼音学完后的一个全面复习和巩固,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用拼音”“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

“用拼音”安排了4个小练习:

“读一读,把音节读准。”这是读音相近音节的对比练习。5组扇面分别呈现:两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对比、前后鼻音的对比、平翘舌音的对比、带不同介母的音近音节的对比,以及带有介母和不带介母的对比。将这些容易混淆的音节一组组比较拼读,可帮助学生区分相似音节,提高拼读的准确性。

“比一比,读一读。”这是区分形近复韵母ie、ei和iu、ui的练习。通过两组音节词,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区分、巩固这两组易错易混的形近复韵母,提醒学生牢记它们在音节中声调标注的规律。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这个练习把音节拼读和生活课堂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秋游的情境,呈现了孩子秋游时可能需要的9种物品的音节词,在提高学生拼读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是通过“读、记、说”复习巩固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连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巩固所学。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2个小练习:

“读一读,说一说。”这个练习是“车”字的“开枝散叶”。7个词语清晰地分为3组“叶脉”:最左边一组是车的种类,中间一组是与车有关的事物,最右边一组是和车有关的表现动作的词语。学生在朗读词语中复习生字,感知每组词语的异同,感受汉字的魅力。

“拼一拼,写一写。”是借助拼音让学生正确拼读的同时,复习“口、日、目、田”4个生字的书写。这4个字基本笔画相同、结构相同,集中练习,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把字写得规范、端正,能初步感受书写的规律。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一篇小短文《小鸟念书》。这篇短文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多处出现aabb式的象声词,可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感。课后还可以请学生读给家长听,或亲子朗读、亲子表演等,体验共同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正确拼读音节词,了解秋游该带什么,并能选出来。

3.熟读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

4.认读由核心字“车”组成的7个词语,了解每组词语的异同,感受认识汉字的趣味性。巩固“口、日、目、田”的书写,规范写字姿势,掌握笔顺规则,并能迁移运用至其他汉字的书写。

5.和大人一起读《小鸟念书》,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拼读常用物品和自己的.姓名。

2.识记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能正确区分形近的韵母。

教学难点:

能正确拼读音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拼音大闯关

1.活动一:第一关,我会读音节。

(1)读准音节。自由读、同桌互读、师生轮读等多种方式,把音节读正确。

(2)每人挑选其中的一组,同桌互相说说两个音节(三个音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可创设闯关情境。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去拼音王国游玩,但是需要闯关成功才能进去。

(3)互动游戏:顺风耳。

游戏准备:学生事先准备音节卡片。

②语: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耳朵最灵。请听仔细。

②教师或小老师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音节卡片,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找到了,找到了,yān yān yān。”看谁找得对、准,读得快、准。

提示:可顺着报、逆着报、打乱顺序报,增加练习量。

2.活动二:第二关,我会读音节词。

(1)比较韵母“ie”和“ei”、“iu”和“ui”。

(2)读准音节词。自由读、同桌互读、师生轮读等多种方式,把两组音节词读正确。

拓展阅读:区分复韵母ui和iu、ei和ie的儿歌。

提示:拓展内容附后。

3.互动游戏:你读我找。

(1)请一名学生抽音节词卡。

(2)读出自己所拿卡片的音节。

(3)再找一名同学到大屏幕上找到这个音节词并指出来。

提示:可顺着报、逆着报、打乱顺序报,增加练习量。

4.活动三:第三关,我会认,也会选。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回忆外出游玩的情景。让学生先说一说,出去玩一般都会带哪些物品。

(2)学生练习拼读音节词。

(3)游戏:大屏幕随机出现音节词,学生开火车读出音节词并说出该物品的用处。

比如:出示“mào zi”,学生认读“帽子”,并说出帽子能遮阳。

(4)拓展说话:除了书上的这些物品,秋游的时候你还想带什么其他物品?同桌商量并尝试用拼音记下来。

5.活动四:第四关,我会背,也会说。

(1)游戏:开火车。

将声母和韵母分为三列“火车”。如火车头b一出现,接着是持“p、m、f、d……”等声母卡片的同学陆续走上讲台。每人右手搭在前一个学生的肩上,左手将字母卡片面向同学举起。火车头发出“呜——”的一声后,每个学生按声母顺序读出自己手中字母的发音,最后唱着字母歌回到座位上。另两列火车的车头分别是“ɑ”和“zhi”,练习方法和前面的一样。

(2)让学生口头拼读自己名字的音节,说说自己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找找同学名字中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板块二 字词巧运用

1.活动一:上“车”旅行。

(1)复习生字“车”,提醒读好翘舌音。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这3组词语,领读、指名读、齐读,并试着说说这样分类的原因。

(3)尝试用其中一个词语说话。

(4)互动游戏:“车”字组词接龙赛。

以小组为单位接龙说词语,看哪个小组接得又快又准又多。

提示:可分类别接龙。如,“消防车、救护车、摩托车、公共汽车”“车轮、车窗、车站”“下车、开车、倒车”。

2.活动二:小小书法家。

(1)拼读音节词。

(2)指导孩子正确书写生字“口、日、目、田”。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再书写。注意写字执笔的姿势。写后,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全班评价。

提示:引导学生比较4个字的异同点,在比较中注意笔顺,把字写正确,力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板块三 你我共阅读

1.活动一:自由读。

提示:老师(家长)和孩子读给对方听。注意读好象声词。

2.活动二:分角色读。

提示:老师(家长)和孩子分角色读,大人读老师部分,孩子读小鸟部分。

3.活动三:演一演。

提示:大人演老师,小朋友演风和学生,也可以由小朋友独自来演。

彝语文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发现美作文700字7篇

夏天的美作文优质7篇

春天的诗作文400字7篇

身边的美作文通用7篇

我发现了美作文最新7篇

爸的诗作文通用7篇

春天的诗作文400字优质7篇

校园美作文800字7篇

路飞英文作文最新7篇

我爱学画画作文500字7篇

彝语文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