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教案可以提前准备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通过提前设计教案,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3.2实数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3.2实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含义;
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的概念。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试一试
学生以前学过有理数,可以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分类.
试一试
1、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动手试一试,说说你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
(结论: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可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2、追问: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
(课件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
设x=0.=0.333…①
则10x=3.333…②
则②-①得9x-3,即x=
即0.=0.333…=
根据上面提供的方法,你能把0,0化成分数吗?且想一想是不是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学生自己回忆有理数的分类,为引入实数的分类作好铺垫.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去发现并学会与他人交流.
在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层层深入地提出了一个对学生
有更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引入新知
1、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能化成分数.我们给无限不循环小数起个名,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例1(1)你能尝试着找出三个无理数来吗?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解决问题后,可以再问同学:“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一定是无理数吗?”
2、实数的分类
(1)画一画
学生自己回忆并画出有理数的分类图.
(2)挑战自己
请学生尝试画出实数的分类图.
例2把下列各数填人相应的集合内: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给出无理数定义后,请学生自己找找无理数,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无理数的基本特征.
应该让学生自己小结得出结论: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
无理数,应该从它们的定义去辩别,而不能从形式上去分辩.
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实数的分类图,体会依据分类标准的不
同会有不同的分法.
探一探
我们知道,在有理数中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3和-3,和-等,实数的相反数的意义与有理数一样。
请学生回忆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的意义.例如,|-3|=3,|0|=0,||=等等.实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相同.
试一试完成课本第176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类比地归纳出下列结论:
数a的相反数是-a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随着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原来在有理数范围里讨论的相反数、绝对值等,自然地拓展到实数范围内。
练一练
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5,0,3
例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求这个数。
例3求下列各式的实数x:
(1)|x|=|-|;
(2)求满足x≤4的整数x
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时间,自己体会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用于实数。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必做:课本第178页习题10.3第1、2、3题;
选做:课本第179页习题10.3第7题
3.2实数教案篇2
教学难点:绝对值。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实数分类:方法(1) ,方法(2)
注: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可化为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例1判断:
(1) 两有理数的和、差、积、商是有理数;
(2)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积是无理数;
(3)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差是无理数;
(4) 小数都是有理数;
(5) 零是整数,是有理数,是实数,是自然数;
(6) 任何数的平方是正数;
(7)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8) 两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
例2 下列各数中:
-1,0, , ,1.101001 , , ,- , ,2, .
有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绝对值最小的数的集合{ …};
2、绝对值: =
(1) 有条件化??
例3、①当1
②a,b,c为三角形三边,化简 ;
③如图,化简 + 。
(2) 无条件化??
例4、化??
解:步骤①找零点;②分段;③讨论。
例5、①已知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b|-|c-b|的结果为
②当-3
例6、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填空
你能比较两个数20042005和20052004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既比较nn+1和(n+1)n的大小(的整数),然后从分析=1,=2,=3,。。。。这些简单的情况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规纳,猜想出结论。
(1) 通过计算,比较下列①——⑦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
①12 21 ;②23 32;③34 43;④45 54;⑤56 65;⑥67 76
⑦78 87
(2)对第(1)小题的结果进行归纳,猜想出nn+1和(n+1)n的大小关系是
(3)根据上面的归纳结果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是: 20042005 20052004
练习:(1)若a
(3)若 ;(4)若 = ;
(5)解方程 ;(6)化简: 。
二、 小 结:
三、作 业:
四、教后感:
3.2实数教案篇3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章基本概念与运算,能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本章知识点,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应用于实际解题中。
情感态度:
领悟分类讨论思想,学会类比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梳理及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难点:
应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与综合问题。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
1、通过构建框图,帮助学生回忆本节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联系,如平方与开平方,平方根与立方根,有理数与实数等等。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题
在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题时,主要涉及平方根的性质: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以及平方根的非负性: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算术平方根也为非负数。
例1已知某数的平方根是a+3及2a—12,求这个数。
分析:由题意可知,a+3与2a—12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和为0。解:根据题意可得,a+3+2a—12=0
解得a=3
∴a+3=6,2a—12=—6
∴这个数是36
教学说明:负数没有平方根,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而0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2、比较实数的大小
除常用的法则比较实数大小外,有时要根据题目特点选择特别方法。
3.2实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
2.会按要求进行近似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实数?实数怎么分类?
2.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的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在实数范围内还适应吗?
3.做一做
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和大约是多少厘米(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交流上面问题的做法
(1)估计同学们会有两种做法:
用计算器分别求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然后相加,得:(厘米)
(2)用计算器直接求出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得:
如果没有两种做法,也要想办法引出这两种做法
两种做法的答案不同,哪一种答案正确呢?
请同学们把第一种做法修改一下:将的近似值分别取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然后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两种做法的答案就一样了。
从这个例子看出,在进行实数的加减运算时,如果要求答案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那么参与运算的每一个实数的近似值应当多一位,即取到第二位,最后结果才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2、引入有效数字的概念
在上面运算中1.73是的近似值,它是用四舍五入得到的,1、7、3叫近似数1.73的三个有效数字。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呢?
先思考:0.010256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等于多少呢?
0.0102560.0103
近似数0.0103有三个有效数字1、0、3
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吗?
从第一个不是零点数字起到最后一个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考考你:1 近似数0.03350有几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25万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等于__________
3 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
3、怎样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在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与减数相差较大,那么参与运算的最大数多取一位有效数字,其余的数取到与最大数最低位相对应的那一位止。
例1 计算: 27.65+0.02856+-3.41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提醒:最后一位数字为0,不能省略。
(2)在进行近似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中,参与运算的每一个数应多取一位有效数字。
例2 在上面做一做问题中 ,如果分别以正方形abcd、efgh的边长作为宽与长,做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考考你:1.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1),(2)
2.计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1) (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1)一个正方形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多少倍?表面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变式:上面问题中27倍改为:8倍,其他不变
例4 已知求a+b的值。
例5 设a、b为实数,且求的值。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1.有效数字的概念;2.实数的近似数的计算
3.2实数教案篇5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课
【教学目的】 精选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出现的典型错例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少犯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课前练习】
1、关于x的方程ax2+bx+c=0,当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 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方程中两实数根之和为2的方程是()
(a) x2+2x+3=0 (b) x2-2x+3=0 (c) x2-2x-3=0 (d) x2+2x+3=0
错答: b
正解: c
错因剖析: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极易误选b,又考虑到方程有实数根,故由△可知,方程b无实数根,方程c合适。
例2 若关于x的方程x2+2(k+2)x+k2=0 两个实数根之和大于-4,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k>-1 (b) k<0 (c) -1< k<0 (d) -1≤k<0
错解 :b
正解:d
错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实数根的前提是△≥0
例3(20xx广西中考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 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错解: 由△=(-2 )2-4(1-2k)(-1) =-4k+8>0得 k<2又∵k+1≥0∴k≥ -1。即 k的取值范围是 -1≤k<2
错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项系数1-2k≠0这个前提。事实上,当1-2k=0即k= 时,原方程变为一次方程,不可能有两个实根。
正解: -1≤k<2且k≠
例4 (20xx山东太原中考题) 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两个实数根,当x12+x22=15时,求m的值。
错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x2= -(2m+1), x1x2=m2+1,
∵x12+x22=(x1+x2)2-2 x1x2
=[-(2m+1)]2-2(m2+1)
=2 m2+4 m-1
又∵ x12+x22=15
∴ 2 m2+4 m-1=15
∴ m1 = -4 m2 = 2
错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的前提条件是判别式△≥0。因为当m = -4时,方程为x2-7x+17=0,此时△=(-7)2-4×17×1= -19<0,方程无实数根,不符合题意。
正解:m = 2
例5 若关于 x的方程(m2-1)x2-2 (m+2)x+1=0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错解:△=[-2(m+2)]2-4(m2-1) =16 m+20
∵ △≥0
∴ 16 m+20≥0,
∴ m≥ 4
又 ∵ m2-1≠0,
∴ m≠±1
∴ m的取值范围是m≠±1且m≥ -
错因剖析:此题只说(m2-1)x2-2 (m+2)x+1=0是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数,所以在解题时就必须考虑m2-1=0和m2-1≠0两种情况。当m2-1=0时,即m=±1时,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仍有实数根。
正解:m的取值范围是m≥-
例6 已知二次方程x2+3 x+a=0有整数根,a是非负数,求方程的整数根。
错解:∵方程有整数根,
∴△=9-4a>0,则a<2.25
又∵a是非负数,∴a=1或a=2
令a=1,则x= -3± ,舍去;令a=2,则x1= -1、 x2= -2
∴方程的整数根是x1= -1, x2= -2
错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负整数应包括零和正整数。上面答案仅是一部分,当a=0时,还可以求出方程的另两个整数根,x3=0, x4= -3
正解:方程的整数根是x1= -1, x2= -2 , x3=0, x4= -3
?练习】
练习1、(01济南中考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根据题意,得△=(2k-1)2-4 k2>0 解得k<
∴当k<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存在。
如果方程的两实数根x1、x2互为相反数,则x1+ x2=- =0,得k= 。经检验k= 是方程- 的解。
∴当k= 时,方程的两实数根x1、x2互为相反数。
读了上面的解题过程,请判断是否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错误之处,并直接写出正确答案。
解:上面解法错在如下两个方面:
(1)漏掉k≠0,正确答案为:当k< 时且k≠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k= 。不满足△>0,正确答案为:不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
练习2(02广州市)当a取什么值时,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实数根 ?
解:(1)当a=0时,方程为4x-1=0,∴x=
(2)当a≠0时,∵△=16+4a≥0 ∴a≥ -4
∴当a≥ -4且a≠0时,方程有实数根。
又因为方程只有正实数根,设为x1,x2,则:
x1+x2=- >0 ;
x1. x2=- >0 解得 :a<0
综上所述,当a=0、a≥ -4、a<0时,即当-4≤a≤0时,原方程只有正实数根。
【小结】
以上数例,说明我们在求解有关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往往急于寻求结论而忽视了实数根的存在与“△”之间的关系。
1、运用根的判别式时,若二次项系数为字母,要注意字母不为零的条件。
2、运用根与系数关系时,△≥0是前提条件。
3、条件多面时(如例5、例6)考虑要周全。
【布置作业】
1、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m-1)x+ m2-9=0有两个正根?
2、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2(m+2)x+ m+5=0(m≠0)没有实数根。
求证:关于x的方程
(m-5)x2-2(m+2)x + m=0一定有一个或两个实数根。
考题汇编
1、(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设x1、 x2是方程x2-5x+3=0的两个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x1-x2)2的值。
2、(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m-1=0
(1)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m的值。
(2)m=5时,原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实数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 m2=0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的平方和比两根的积大33,求m的值。
4、(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已知x1、x2为方程x2+px+q=0的两个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
3.2实数教案篇6
复习目标:
1、复习基本概念形成知识体系;
2、会利用图形的分割法求图形的面积。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六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指导检测:
复习目标达到,从认真做检测题开始,下面,请看检测要求:
检测指导
1.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2. 把字写端正,步骤写完整;
3. 在十五分钟内完成。
预祝大家出色完成任务!
三、学生检测,教师巡视
a:p58“知识结构图”,完成p60 4、5
b:学生检测,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板演、更正答案:
a:分别让2名学生上堂板演,有错误,鼓励其他同学更正。
b:对改(下面,比谁能在2分钟内对改完,不出错)
五、讨论:
1.独立更正:
2.小组讨论:(自己不能独立更正的题,小组解疑)
3.可能出现错误,需要集体讨论:(会了的小组帮助不会的小组解疑,若没有不同答案的且正确的,肯定答案,不讨论。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让同学讨论。)
可能出现错误需讨论的有:
评:第4题
(1)坐标对吗?(估计问题不大)
(2)他路上经过的地方对吗?(估计问题不大)
(3)图形对吗?(估计问题不大)
第5题
(1)红色图形平移的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有两种平移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先向上平移6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第二种方法: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
(2)略
归纳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说一说解类似题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60 6、8
思考题:p61 10
3.2实数教案6篇相关文章:
★ 流感的教案6篇
★ 杯子乐教案6篇
★ 平面教案6篇
★ 英语小学教案6篇
★ 中班英语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