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教案中会加入反思环节,以便于总结经验,提升未来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制定促使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全面的思考,避免无效的教学活动,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t恤设计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t恤设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尝试利用废旧报纸设计一件有特色的服装。
2、 在操作中能互相商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大报纸、各种装饰物、粘合物、字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t:这是什么?(出示已看过的报纸)
t:告诉你们,这是一张看完了的旧报纸
你们能说说看完了的报纸有什么用吗?
t:说的真好,我们来看看旧报纸还能干什么?(播放ppt到第六页)
c:幼儿欣赏
t:谁来告诉我,旧报纸还能做些什么?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讲幼儿介绍到的关键方法的字卡贴于小黑板上)
t:原来我们还可以用撕、粘、折等的方法来把废报纸变成各种各样好看的衣服、帽子、裙子,当然,为了让报纸服装更漂亮,我们还可以用一些装饰物进行装饰
二、分工合作
t:你们想不想来当一名小小设计师为自己制作一件漂亮的报纸时装呢?
t:好,那就请听清要求
(1) 请你们四人一组
(2) 先商量一下你们这组要做什么东西
(3) 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分工的
c:幼儿讨论
t:请两组来介绍
t:小朋友分工得很好,那么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不给的材料。首先当然是报纸,记住今天是用报纸来做衣服。当然为了让你们的.作品更漂亮,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装饰材料。报纸是很容易弄破的,所以你们制作的时候要小心一点,还要用这些可以固定的东西让你们的作品更牢固一些哦!
最后提个小要求,就是要抓紧时间,等会我们请小模特为我们时装表演
c: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t:展示作品(播放音乐,幼儿进行时装表演)
三、延伸
t:给他们拍拍手,也给自己拍拍手,因为这是你们一起合作的成果,你们都很棒!
等会我们去别的班级走一圈,让他们也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好吗?
t恤设计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
三、教学重、难点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六、作业设计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
七、板书设计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
集热箱、保温箱、控制系统
简图:
我们的设计方案
八、教学后记
t恤设计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3、对,所以这些字都是古代人写的象形字。
4、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5、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6、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不光要画得好,还要说得好。学生在下面说,其余三人出谋划策。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是呀,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2、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3、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4、齐读成语。
5、(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6、读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7、生互相交流。
8、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写出反义词。
早——()里——()出——()落——()深——()
粗——()人无()虑,必有()忧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日。像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并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3、生按问题一个一个地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最好的组合。
(二)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图上画了些什么?
b.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指名试读,评议。
c.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练习背诵。
b.指名试背。
c.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议,对双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认真加以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用好礼貌用语。
(3)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再评议。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表演。
t恤设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儿一起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己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自我评析:
此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听、看、摸让幼儿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从中了解春雨的特点,感知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寓与玩乐之中,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
t恤设计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
教具准备:
课件、展示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
(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部分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始!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诉的第二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根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诉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来告诉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导看书
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第二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示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第二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示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可爱!)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单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简单订正)
(四)谈话结束全课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t恤设计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教学难点: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的家中有多少位成员呢?正在茁壮成长的你们可知道是谁在辛苦地支撑着你的家,又是谁肩上的担子最重呢?也许你会说是爸爸妈妈,是啊,我们的父母是最辛苦最伟大的,他们既要照顾老人,又要负担我们。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亲人为我们付出的无偿无私的爱呢?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爱。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
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
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
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一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研究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1、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t恤设计教案篇7
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葱郁(cōng zōng) 凶恶(è wù)
猎捕(bǔ pǔ) 疾病(jí jī)
承载(zài zǎi) 几乎(jǐ jī)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 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附:板书设计
t恤设计教案篇8
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接受一次生动活泼的交通安全,通过逼真的画面,翔实的数据,真实地讲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交通规则,懂得交通安全重于泰山。
活动准备:
1、黑板上书写“交通安全在我心中”几个美术字。
2、确定男女主持各一人。
3、准备好15道测试交通规则的题目。
4、确定四位学生排练小品《人民的好警察》。
5、学生在班会课前自学《中小学生日常安全手册》。
6、准备好相关课件。
7、确定六人快板排练
活动过程:
1、导入:
交通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一个关系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自从1886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它使人类进一步向现代文明迈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当一个鲜活的生灵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时,当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时,怎不让我们为之警醒?
2、请看材料;
3、同学们,面对着这些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你将会交通管理部门等等)说些什么?对人们(如司机、行人、亲人(学生思考并表述))
4、师小结:这些血的教训向同学们敲响警钟!
追根溯源,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章违纪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希望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交通安全这根弦,时时刻刻记着要遵守交通规则——接下来我们将以多种形式学习交通法规。
t恤设计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