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教案参考6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小组竞赛的教案,学生能够在竞争中激发潜能,增强学习动力,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作业布置,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摇篮曲》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摇篮曲》教案参考6篇

《摇篮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曲》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摇篮曲》教案篇3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

2、节奏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8、完整唱完全曲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摇篮曲》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爰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难点:

l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

2.3-5的跳进,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3.最后的哼名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首先大家站起来,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身体。

律动(妈妈的摇篮曲)

你的心情放松了吗?再听听这段音乐,闭上眼睛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呢?(师加入打击乐器)(老师哼唱)(画面很美,很温馨)

生:很优美引出摇篮曲旋律很柔和甜美有摆动的节奏这种体裁就叫摇篮曲

摇篮曲就是哄着孩子睡觉的儿歌也叫催眠曲。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歌曲的最后一句。

后面老师哼鸣就像哄孩子睡觉,我们把这段旋律哼唱一唱,(知道怎样唱歌才能更好听吗肩膀放轻松,眉毛稍微抬,声音轻轻唱)老师弹琴学生哼唱先来唱唱它的歌谱。

加入哼鸣。(最后一句用力)

二、学唱歌曲:

l第一次聆听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歌曲,听听这首摇篮曲有

什么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出示课题《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二次聆听歌曲中孩子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的?让我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

生回答

师:同学们,当你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带来了妈妈对你们的牵挂和惦记。,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摇篮曲,很少听过孩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今天我们也为妈妈唱上一首动听的.摇篮曲呢?

我们一起先来学唱这首歌曲

(1)用lu来哼唱我们要发自内心的为妈妈唱歌(所有的歌谱图片)

难点:切分音一字多音

(2)跟着老师唱一下歌谱

师弹琴,学生学唱歌谱

要求:唱到四分休止符、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好,唱准低音“5”、切分音,比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2"时值唱足。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轻柔,柔美、圆润的声音,适当的呼吸,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同学们旋律唱的很好,加上歌词效果会唱的更好。

(3)分段学唱。让我们试加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

第一段:老师教唱,注意听好前奏。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注意:重点练唱第一段歌词。解决第一段的重点后,可以将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这一句也来唱一唱。

第二段:随老师的琴轻声演唱歌曲。

第三段:演唱歌曲。

4、处理歌曲:

歌曲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声音和速度演唱?

c:声音的轻柔是表演本歌在音色上的重要特征,只有轻柔的声音

才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

师:舒展的节奏、起伏的旋律、朴实的歌词,把孩子热爱妈妈的心情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完整演唱:(跟伴奏)(完整的图片)

师:唱的真好,我想妈妈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一定会被感动的。

5,跟伴奏完整地演唱

师:还记得这个小乐器吗?风铃,老师在歌曲的前面加入和后面,请一位同学上来试试,一起完整的演唱.

三、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唱出了夜晚的宁静及对妈妈的爱,老师做为一个妈妈都被你们感动了。今天我们学了摇篮曲体裁的歌曲,关于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听几首。

四、师生再见

小结:每首歌曲用歌声表达我们和妈妈之间深切的爰,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父母的愛却是无止境的,回家给妈妈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相信她一定会很感动的。

《摇篮曲》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一首6/8拍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温暖亲切,表现了爸爸、妈妈哄宝宝人睡的情景。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比喻的手法生动描述爸爸给宝宝带来的安全感和妈妈给宝宝带来的温暖与甜蜜,让幼儿在浓浓的爱意中充分感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本次活动通过反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旋律,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曲风。

2、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或毛绒动物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摇篮、被子1套。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与《摇篮曲》歌词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创设“哄宝宝睡觉”的游戏情境,播放摇篮曲,出示布娃娃、摇篮,导入活动。提问:平常谁哄你睡觉?他(她)是怎样哄你睡觉的?

2、播放《摇篮曲》,请幼儿欣赏,感受歌曲安静、轻柔的曲风。

(1)第1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点。

提问:这是什么时候唱的歌曲?(这是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摇篮曲。)你听谁唱过摇篮曲?

(2)第2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轻柔、绵长的特点。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动作哄宝宝睡觉?

(3)第3遍播放歌曲,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感受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爸爸、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宝宝进人甜甜的梦乡是什么样子?爸爸、妈妈哄你睡觉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爸爸给宝宝盖上棉被,妈妈轻轻地摇着摇篮,哼着轻柔的摇篮曲。小小的摇篮像是大海里被微风吹拂着的小船,在柔柔的海浪中摇啊摇。宝宝很快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3、创设“哄宝宝睡觉”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特点。

(1)请幼儿怀抱娃娃,边听音乐边哄娃娃睡觉。提问:听着优美的摇篮曲,你想怎样哄宝宝睡觉?

(2)播放《摇篮曲》,请幼儿扮爸爸、妈妈,哄娃娃睡觉。

启发幼儿尝试用爱的眼神、真心的微笑、轻柔的动作表现爸爸、妈妈对小宝宝的爱。

《摇篮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将歌词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内容,为儿歌加上动作。

2、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为《摇篮曲》填上自己喜欢的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摇篮曲》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用提问方式引出幼儿的讨论话题:

①每天晚上你几点钟睡觉?

②你是习惯自己按时睡觉,还是要爸爸、妈妈催着去睡觉?

③睡觉前,你还想做什么?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睡觉的话题,教师小结后,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提示幼儿说出图画内容。

①图画里面有谁?

②它们在做什么?

③谁的习惯好?

晚上9点了,窗外的天空上的星星在眨眼,小猪妞妞在房间里睡觉,小狗却还在啃骨头。小猪妞妞的习惯好,小狗习惯不好。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要睡觉啦》,边朗诵边做动作:“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啦,我要睡觉啦。”

4、教师放录音磁带,要求幼儿按自己随意设计的身体动作表演《摇篮曲》。

5、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修改儿歌歌词,例如:可以改为“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半,宝宝睡觉啦。”也可以改为“外面天黑了,小狗汪汪叫,晚上九点啦,妞妞睡大觉”等。

建议:换一首儿歌,让幼儿创编动作来表演。

延伸活动1、表演:指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简短的故事、诗歌或歌曲。

2、创编: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启发幼儿用儿歌语言表现大自然。

3、绘画:指导幼儿画一幅夜晚的画面,要用彩色笔涂上颜色。

4、带回家的活动: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夜空,看星星和月亮在天空里有什么变化?回园后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附儿歌:

?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自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摇篮曲》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健康小班教案参考6篇

中班《春天》教案参考6篇

《燕子》的教案参考6篇

小动物教案参考6篇

蔬菜教案参考6篇

平行四边形教案参考6篇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参考6篇

音乐通用教案参考6篇

认识伞的教案参考6篇

车的由来教案参考6篇

《摇篮曲》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