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结构合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高效的教学节奏,节省时间,教案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教学思路,提升课程组织能力,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彩色的蛋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彩色的蛋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乐曲中的大小乐句。
2.通过动作、摆放乐句形象卡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1."音乐":《彩色世界真奇妙》(参见幼儿用书)。
2.磁带:《彩色世界真奇妙》,录音机。
3.乐句形象卡片:蓝天、绿草、红花、彩虹、桥。
4.呼啦圈。
三、活动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请幼儿说一说他听到的颜色。
2.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歌词里说到的颜色的。
3.和幼儿玩歌词接龙的游戏,如:当教师说"蓝蓝的",幼儿就说"天"等蓝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绿绿的",幼儿就说"草"等绿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红红的",幼儿就说"花"等红色的东西。
4.学习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5.结合游戏,巩固歌曲。
四、活动评价
1.能感受乐曲中的乐句。
2.能边做动作边歌唱。
五、反思
以往的打击乐活动被大家认为是表演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公开观摩活动的时候。是把排演好的内容再给大家展示一遍。但我设计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质量达标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小班第一学期第一次打击乐活动,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毫无经验可谈,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彩色的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独立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三)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四)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二)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体会守岛战士对海岛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文章题目有一定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彩色翅膀》这个题目时,你都想到了什么?
(彩色翅膀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彩色翅膀,等等。)
(二)独立阅读课文,扫清文词障碍。
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文章讲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传授花粉的故事。)
或结合课文内容,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本课是阅读课文,虽然没有生字,但有的字的读音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加以指导。
比如:“蔓”是一个多音字,读“w4n”和“m4n”,作为名词时读“w4n”的音,如“花蔓”;作为动词时读“m4n”的音,如“蔓延”。
“啧”读“z6”的音,我们口语容易读成“z8”的音。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空如洗:形容天空像冲洗过一样蔚蓝。碧空,蔚蓝的天空;如,像。
矮墩墩:个子不高,身体结实的样子。
发愣:发呆的样子。
沉闷:情绪、气氛等低沉郁闷。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来历:事物的由来和经历。
端详:庄重,安稳。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区别下列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晃荡——摇晃 观察——观看
端详——打量
反义词:
沉闷——轻松 特别——一般
公开——保密
4、形近字组词:
详(端详) 施(施肥)
祥(慈祥) 拖(拖拉)
蔓(花蔓) 滋(滋味)
慢(缓慢) 慈(慈祥)
讯(通讯) 残(残存)
迅(迅速) 浅(浅水)
(四)分段、概括段意。
这是一篇叙事的阅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细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线索,独立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出段落大意。
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便打住了”)讲作者由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陪同前往岛上,而小高则是刚从黑龙江探亲回来,带着一纸箱的小昆虫。
第二段:(从“傍晚”到“它们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讲作者参加“尝瓜会”和在会上听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第二天天亮,看到了一只小蝴蝶。
(五)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小高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这段第二句话在本段是重点句,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品质。一个是“扔在一边”,一个是“紧紧地抱着”。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他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所以他在怀里紧紧地抱着。)
小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紧紧地抱着纸箱的?边默读边画出描写小高神态的词语,加以体现。
(“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说明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当小高告诉“我”纸箱中装的是小昆虫时,“我”为什么不相信?
分角色读一读两个人的对话,加深对这段文章的理解。
(因为一般战士探亲回家都带一些土特产,或自己的必需品,“我”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过这种东西的。所以“我”不相信。)
(板书:带一箱昆虫——我“不相信”)
小高从家乡带回来的到底是不是一纸箱昆虫呢?这些昆虫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
2、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在这里教师将问题出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问题:
①“我”为什么称这个晚会为“特别的晚会”?
②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什么?
③战士们是怎样品尝西瓜的?为什么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些问题要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并抓住重点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授粉”的意思。告诉学生是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残存”的意思是没有被消除而保存下来或剩下来。
①宝石岛上结了一个西瓜,还要开一个晚会来庆祝,这是很稀奇的事,所以“我”称这个晚会为“特别晚会”。
②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西瓜不平常的来历。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③因为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所以战士们尝瓜时,觉得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心田。
作者不仅知道了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还知道了小高纸箱的秘密,你们知道了小高探亲为什么带回一纸箱昆虫的秘密了吗?
(让小昆虫为“海岛田”里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昆虫与瓜果蔬菜的关系,再一次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战士小高带这些昆虫是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这个心愿是什么呢?请读一读小高最后说的一段话。谈一谈你的体会。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解决文章的重点句,这也是难点。
理解“小精灵”在这里指什么?
(本课指蝴蝶等昆虫,这是岛上战士对这些小昆虫的爱称。)
“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
(居住安定,爱自己的职业。本课指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
(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安家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他们热爱我们祖国,热爱我们祖国的海岛。)
3、学习第三段。
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齐读第三段。并思考:结尾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形象地写出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居乐业,也预示着战士们建设海岛将获得很大的成功。
结尾在文中点明题目,含蓄深刻地点明文章的中心。)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谈一谈学后的收获。
(七)总结全文。
?彩色翅膀》这篇阅读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小昆虫与种植植物的关系,更让我们看到一位海岛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改造海岛,保卫着海岛。我们相信,不久,海岛将变得美丽、富饶。资料提供者:
彩色的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季树木的颜色、形状特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装扮彩色的树。
2、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材料,操作中注意遵守规则。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各种树木,对秋季树木的变化有所了解。
2、银杏、梧桐、枫树、松树等图片。
3、水彩笔;颜料和棉签;彩纸和浆糊。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发与树木相关的经验。
1、师讲述故事:在高高的山顶上,有一棵绿绿的大树。满树的绿叶随着风儿摇摆。有一天,树叶宝宝们忽然觉得:大树妈妈总是穿着一件绿衣服,多没劲儿呀!于是,树叶宝宝们悄悄让自己变了颜色。看(出示图片)大树妈妈的衣服变成什么颜色了?
2、提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大树?(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二、观察图片,了解树木的相关特征。
师:原来,树不仅是绿色的,有的还会变成红色、黄色等别的颜色。今天,我们来把这些彩色的树画出来好吗?我们应该先画树的哪一部分呢?树干是什么样的?画好树干,再画什么?树冠是什么样的.?
介绍树干、树枝和树冠的名称、操作顺序及它们的形状特征。
三、、出示绘画材料并逐一介绍。
每个幼儿画一棵大树。
四、活动评价。
将画好的大树剪下来,布置成彩色的树林。幼儿一同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颗树,为什么。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绚丽的色彩,更喜欢用鲜亮的色彩来表现他所喜欢的物体。而孩子又是天生的观察者,一草一木都会让他们欣喜和惊讶。当幼儿试图用他们稚嫩的画笔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时,往往又缺少必要的方法技能去支持。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绘画表达的技巧,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觉得对幼儿的知识要求太高了。似乎在美术活动前总应该先安排一次科学活动才行。所以,这次在制定目标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知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要求他们掌握秋季银杏、红枫等树木变化的具体特征,而是紧紧扣住颜色这个中心,只要幼儿知道秋天的树有那些颜色就够了。
在活动准备方面,考虑到绘制的图片效果失真,所以我采用了先拍照片然后写真扩印的方法制作了这几张图片。该图片给幼儿带来了逼真得视觉冲击,更容易和幼儿的已有经验相联结。
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施的步骤是引导幼儿了解树木的形状特征,掌握绘画的步骤。这也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觉得最棘手的部分。因为传统的由老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形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我作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将原来先讲解技巧,再布置绘画要求的步骤颠倒过来。因为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所以我先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做一做彩色的大树好吗?”然后设置了四个问题:1、“要画大树,应该先画哪一部分呢?”2、“树干是什么样的?”3、“画好树干,再画什么?”4、“树冠是什么样的?”结合以往的绘画经验,幼儿很快了解了绘画的步骤。同时又通过观察、比较,顺利地了解了树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形状特征。从而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纲要》要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美术活动中作品的展示,相信也是老师们颇为头疼的问题。用透明胶贴,老师的工作量太大。用大头钉固定再泡沫板上,不安全。经过多番对比,我们选择了pc板。颜色很漂亮,幼儿自己用浆糊一贴就行了。不仅美观实用,更换也非常方便。
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焦点。在最初的设计中,评价就是让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但试教时发现幼儿有的没画完,有的忙着贴,有的自我欣赏陶醉,谁都不听别人说。最后有老师建议说能不能在幼儿的衣服上贴星星,让他可以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同。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成为评价中的真正的主角。他所认同的,对于他来说,就是好的。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不过,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困惑。如:“秋娃娃”这一形象是否有必要,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价值?再如:有的幼儿在分组活动时有所偏向。在试教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幼儿想画棉签画但没占到位置,所以拒绝参加操作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应该输导,还是满足呢?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答案。
彩色的蛋教案篇4
活动意图:
怎样让孩子对诗歌产生学习兴趣,在理解诗歌的同时,并有感情的抒发?对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次活动通过一个小秘密,引发幼儿的兴趣,为以后小花、小草的梦埋下伏笔,经过幼儿和老师共同努力,用肢体语言创编《彩色的梦》,在加深幼儿对诗歌理解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抒发了内心美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朗诵儿歌,尝试用肢体动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3、模仿儿歌句式进行创编,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彩色的梦》教学挂图等。
活动过程:
1、通过一个小“秘密”,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尝试诉说自己的梦。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小秘密,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很神奇的梦。梦见老师会飞了,一会儿飞高了,在蓝蓝的天上享受温暖的阳光,一会儿飞低了,亲亲绿绿的小草,闻闻花香……可真美呀”
“小朋友你们睡觉的时候做过梦吗?”
“有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他梦到过什么?”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花、小草、白云等梦的颜色,并用儿歌中的语言说出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除了我们喜欢做梦,小花、小草也很喜欢做梦哦!而且他们的梦还有颜色呢!”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挂图,看看他们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小草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小花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3、师幼共同学习儿歌《彩色的梦》,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达情感。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云朵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老师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小花、小草、白云,加深对儿歌理解的同时,抒发美好情感。
4、鼓励幼儿想象,仿编儿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除了小花、小草喜欢做梦,还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植物也喜欢做梦哦。”
“小朋友你来猜猜,还有谁喜欢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小结:
这节活动课,幼儿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将《彩色的梦》很优美的呈现。结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的孩子说:“蝴蝶爱做梦,梦是彩色的;有的孩子说:“葡萄爱做梦,梦是紫色的……”真是让我很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彩色的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感受儿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学会朗诵儿歌,初步尝试仿编儿歌。
3、幼儿养成安静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能完整地朗诵儿歌,,学着仿编儿歌。
2、活动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活动准备:挂图、小草头饰、mp3碟片、画纸、电子琴、《摇篮曲》碟片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早就听说大四班的小朋友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好孩子,现在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声音,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动脑想,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录音)指幼儿回答:人睡觉打呼噜的声音。咦,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师戴小草睡着的头饰)原来是小草正在睡大觉。
二、说梦:
1、过渡:“小草”伸懒腰醒来,说:“好香甜的觉,好美的一个梦。”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我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儿歌彩色的梦(揭示课题并粘贴)请小朋友们动脑猜想一下小草做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师小结,并出示挂图一,近而学习第一句儿歌: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2、过渡:不光小草爱做梦,就连漂亮的小花也睡着了,好像也在做梦,你们看(出示挂图二)小花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大胆猜,教师总结归纳出第二句儿歌: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3、除了小草和小花还有一个宝宝也睡着了,它是谁呢,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猜一猜它会是谁?(出示半遮掩半露的挂图三)引导幼儿说并总结出第三句儿歌:云儿爱做梦,梦是白白的。
4、小朋友们你们做过梦吗?都梦到过什么?幼儿回答,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都梦到什么了?(出示挂图四)幼儿观察并回答,整理总结出第四句儿歌: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5、用不同方法唱诵儿歌。
三、编梦:
1、游戏:抽卡片,仿编梦教师先示范抽一张卡片并编出一句儿歌。
指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来抽取卡片,抽到哪张卡片就编出相应的儿歌,其他幼儿可适当做补充。
2、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好多宝宝都喜欢做梦,请小朋友们大胆想象一下,还有谁可能会做梦,它们的梦是什么样的?
四、画梦:
1、碟片播放《摇篮曲》,引导幼儿安静入睡,一觉醒来,让幼儿把自己梦到的东西画到纸上。
2、展示孩子的“美梦”。
3、小结:童年的梦是一首诗,童年的梦是一首歌,童年的梦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就让我们一起为了这最真最美的梦而努力吧!
五、找梦:
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喜欢做梦?它们的梦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也为他们编一首儿歌,好吗?(全体幼儿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教室,至此全课结束)
彩色的蛋教案篇6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
了解光的三基色,认识色光的混合。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关于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
体验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自然原理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了解色光的三原色是本节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安排的探究以及讨论等活动都主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进行。
三、教学过程
1.光的色散
以老师和小聪、小明的对话形式展开,讲述了牛顿发现光色散的实验和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介绍了光的色散和光谱的概念。教材可读性强,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色散”的实验。
做好色散实验,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为此,老师可多准备一些三棱镜,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的色散,认识光谱,获得对色散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对太阳光谱美的体验。
用棱镜做色散实验时,如果阳光不充足,也可利用投影仪的光,或灯泡的光,效果都比较理想。观察光色散的方法很多,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三棱镜,教学中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如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生活中也有许多色散的现象,如:雨后天空出现的美丽彩虹,阳光透过养鱼缸在墙上出现彩色光带等,这些例子老师可适时补充。
关于教材中图4-8-2所示色光合成白的实验,不要求演示,只是作为物理学史简单介绍即可。
介绍光谱,可简单介绍“光谱是人类获得遥远天体信息及原子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的一些高科技实例,展示科学的魅力,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光的三原色。
有关“颜色之谜”的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趣味性强。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在动手中认识科学概念。可以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学生会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教材图4-8-7展示的就是这种情景。在此基础上,介绍色光的三原色,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中,不要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图示(教材图4-8-6),而应让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去认识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到微机室用计算机来定量探究色光混合的规律,认识白、黑、灰和各种色光的三原色比例。具体操作如下
启动计算机,按以下程序点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颜色→编辑颜色→自定义颜色。
在画图程序调色板上,有红(r)、绿(g)、蓝(u)三个表示光强弱的数据块,能在0~255范围内变化。调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强度,都达到255,在颜色/纯色板中,观察三原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是白色。 调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强度都到0,观察三原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是黑色。调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强度,能观察到任意颜色。
这个实验不要求掌握,如果课上时间较紧张,也可在课下作安排。如果没有计算机,也可以通过彩色陀螺来认识色光的合成。
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的规律不同。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白色,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为黑色。对颜料混合的探究在家庭实验室有简单介绍,可以请热爱绘画的学生讲一讲调色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本套教材的单色版(黑白版)中,因为无法显示多种色彩变化,教材舍去了“太阳光谱”、“色光的三原色”和“各种颜色的颜料”三个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涉及以上内容,可以通过相关资料予以展示。
三、发展空间
1.“我的设计”指导
在这个设计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空间,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切身感受。可以让学生考虑各种可能,如让手电筒射出的光透过两个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将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将透明胶片剪成各种图案,会形成什么样的灯光效果?如此等等。
2.“家庭实验室”指导
在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颜料的三原色不采用红绿蓝的色光三原色。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考虑如何通过色光三原色产生黑色的问题。颜料混合的实验操作性很强,因此可以在课上让爱好绘画的学生向同学们进行前瞻性的指导,以提高大多数同学的研究积极性。
彩色的蛋教案篇7
春季过后,夏季悄悄的来临,孩子们的服装变的绚丽多彩,颜色繁多起来,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奇,由此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了《彩色世界》这一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认识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使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
夏季来临天气较热,于是在早操时有几个幼儿带了太阳帽,于是他们看到的一切颜色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于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兴奋,于是我们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小兔找太阳》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先给幼儿讲述了故事《小兔找太阳》使幼儿对于太阳的颜色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给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和太阳镜,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太阳,,感受颜色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实录:
李彦姝:老师,快看,红红的太阳变成蓝颜色的了。
于飞:我能给老师变出一个七彩太阳来。
王诗雨:老师,绿色的小草变成黑色的了。
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对于自己的发现进行了记录,并把玻璃纸和太阳帽继续投放在科学发现区,鼓励幼儿发现更多的秘密并及时记录下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
午休时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小被子也变的图案缤纷,多姿多彩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兴高采烈的比试着谁的小被子图案最漂亮,讨论着它们是怎样印染上去的。针对这一现象,在后来的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以"花被子"为的活动。在活动前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棉布店,然后展开讨论"你们发现的棉布上是什么颜色的图案,是怎样印上去的?"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选材料进行了《花被子》的装饰活动,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作品粘贴到作品栏内,有把相应材料继续投放进美工区,供幼儿自由创作。
实录:林凯强:老师,我用纸沾颜色做的花被子漂亮吗?教师:你是怎么作的?林凯强:我把纸团沾上颜色做成了小花的样子。曲宗洛:老师,我用蝴蝶印模,做了一床蝴蝶被。
活动结束后我们看到幼儿创作兴致还很高,便开展了"花被加工厂"的角色区,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到加工厂出了更多的花被,并容入角色,进行了花被买卖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在彩色世界中初步感受周围环境的绚丽色彩,体验色彩及其变化带来的乐趣,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在印染小花被的过程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于是我们又生成了新的活动《会变的颜色》,在活动中我们给幼儿准备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让幼儿充当小小调色师自由调配颜色,并把自己的发现作记录,他们大胆探索,并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点画了成熟的葡萄,放在美工区供幼儿欣赏。
实录:邢梦雪:我让红色和黄色交朋友,变成了橙色,可以用来话橘子。张小晨:我让黄色和兰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刘一诺:我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掺在一块,变成了黑色。能使颜色发生变化,幼儿很有成功感,活动结束后我们将颜料继续投放到美工区,孩子们利用区角活动时间继续探索,不断有新的发现,因此孩子们也百玩不厌。孩子们在利用不同颜色画出了不同的水果,于是我们又开展了活动《好吃的蔬果》,让幼儿用彩纸当钱币,什么颜色的钱币买什么颜色的蔬果,通过开展蔬果超市的区角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颜色的辨别分类能力,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录:李彦姝:我买红色的苹果。张小晨:你的钱带错了,我不卖给你。李彦姝:那我用绿色的钱买你绿色的黄瓜。张小晨:好,我把黄瓜卖给你。在孩子们认识了蔬果有很多种颜色后,我们趁幼儿玩兴正浓,便带领幼幼儿到蛋糕房参观,着重让幼儿了解糕点上的颜色变化更多,糕点师是怎样利用颜色来装饰糕点的。参观完成后,我们在班内开展了《小小糕点师》的活动,让幼儿展开想象,利用糕点和教师提供的装饰品自由创作出自己心中的糕点形象。
实录:李世正:老师,我用各种饼干拼成了一个汽车蛋糕。王子函:我用面包作成了一条鱼。刘洪哲:我把面包装饰成了小兔子面包。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在泥工区给幼儿投放了许多彩泥,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创作出更多类型的糕点,孩子们看着讲着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一个月的活动结束了,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及社区资源,家长帮助搜集资料,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从而轻松的完成了目标;社区资源的利用,不但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而且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环境。
彩色的蛋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 燕子教案模板7篇
★ 班会教案模板7篇
★ 创意教案模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