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避免拖延,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师:巴比伦数字由一些好似小箭头来表示数字,一个小箭头代表数字1,两个小箭头代表数字2,三个小箭头代表数字3……这样记数方便吗?为什么?
(2)介绍中国数字(课件播放)
师:我们中国则是用好似小棒的小竖线来表示数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写六根小竖线呢?(课件播放)当满了5时,就换1根横线代表5,横线下画一根竖线就代表6,画两根竖线就代表7……
(3)介绍罗马数字(课件播放)
师:这又是哪国数字呢?哦!原来是罗马数字。
(三)记忆大比拼
师:听!小精灵有话要说了!(课件录音:现在要考考大家
对三国数字的记忆力了,加油哦!)课件播放(游戏开始)
(四)听故事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小精灵又奖励一个故事给我们,一起看看哦!(播放视频《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印度人)
(五)分清概念,了解自然数。
师:是的.,现在吴老师把这些阿拉伯字数字都带来了,一起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数字和录音: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1)自然数(课件出示文字:自然数概念)
师:当我们认识了这些自然数时,森林里有个小伙伴在哭呢?(课件出示录音:呜——呜——呜呜,你们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数字,可是我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小手小脚,没有漂亮的眼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班上小朋友说我是个圆球,动一下就滚蛋。)
(2)认识自然数0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认识)他能到我们自然数中间来吗?听森林女王在说些什么?(播放录音:这位小朋友别哭,你圆圆的身子真好看,汽车轮子离不开你,我们的国球离不开你,你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就需要你出场,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数中的一员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数。)
师:零出现得比较晚,在记数的时候起着占位的作用,听了森林女王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练习巩固,趣味无穷
(1)牛刀小试
1、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
2、最大的8位数是(),最小的8位数是()。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差是()。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9999()
3、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四、总结提升,升华兴趣
师: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16、17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画出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和小精灵一起了解了数的产生,知道古时候认识的计数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后来为了国际统一,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而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在今后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字知识是,探索更多的数字奥秘。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p48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知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同学数学考虑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俺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一起努力,赢得了本场竞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研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局部?
师生交流: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竞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师:你们想自身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48页,试着填一填。
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身学习吗?(板书课题)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抛10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效果
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身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身一个五角星。
4)同学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巩固深化
1、10加几。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同做,师出“8”生出“2”等等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提高题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假如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工具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3)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1)先说图意,再列式。
(2)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就用哪一种。你们学会9加几了吗?
课后习题
一、算一算。
4+9=9+7=9+9=9+1=
2+9=9+3=9+5=9+6=
8+9=
二、填空。
()+9=157+()=16()+6=15
()+5=149+()=18
8+9=8+()+()9+6=9+()+()
三、拓展延伸。
()+9=116+()=15()+6=14
8+()=17()+4=129+()=17
9+4=4+()+()9+6=6+()+()7+()>15
板书
9加几
9+4=?49+7=?7
9+1=10∧9+1=10∧
10+3=131310+6=1616
9+4=139+7=16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篇4
第18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2.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通过下面题目的练习,师生共同回顾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先指名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填写。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再指名汇报。
二、针对练习
1.算一算。
10-2-5=
3+4+2=
9-1-3=
2+6+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3+4+1和2+2+4的计算顺序。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图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四、拓展延伸
在〇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0。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四第4、5题。
加深对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不足之处: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
教学建议:在教学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拓宽学生思路,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解决问题,提倡方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