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系统化的教案,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很多老师在制定教案时,会引入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组织口算

65+20xx+735+850+47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这是一家商场的玩具柜,如果让你任意挑选两个玩具,你会怎么选?

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

板书:火车+小轿车火车+公共汽车小轿车+公共汽车

2、探究新知

(1)讲解44+25

指名口答选购火车+小轿车的算式与结果,并说出你是怎么想。

(2)讨论算法

①4+5=940+20=6060+9=69

②44+5=4949+20=69

③44+20=6464+5=69

④25+4=2929+40=69

⑤25+40=6565+4=69

(3)分析交流

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你就用哪一种方法。

(5)讲解44+38

指名口答选购火车+小轿车的算式与结果,并说出你是怎么想。

(6)讨论算法

①4+8=1240+30=7070+12=82

②44+8=5252+30=82

③44+30=7474+8=82

④38+4=4242+40=82

⑤38+40=7878+4=82

(7)小结

一道小小的口算题我们同学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口算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8)对比分析

①讨论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同桌交流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②分析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

板书: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

(9)试一试

25+38会算吗?选择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①完成练习。

②观察分析:每个蘑菇上的两个算式在计算是有什么不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①观察分析

②独立完成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①先估一估,并说出理由。

②开火车进行。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示解题策略。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

观察分析,并有条理地说出结果。

②这是动物园各个馆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

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可以怎样走?三条路中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可以直接看出来,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题的条理性,让学生学习逐步分析、分解复杂题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与良好的解题习惯。)

③分析完成第二个问题。

5、自由购物

出示九玩具,可自由选择两个,同桌互算。

可自由选择三个玩具同桌互算。

四、课堂总结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2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会总结归纳乘法计算方法。

自主预习

1、看看教材第68页“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合作

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

(1)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它看作来算,再扩大()倍、()倍、()倍……。

(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3、估算乘法怎么算?

(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

(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

4、笔算乘法怎么算?

(1)笔算不进位乘法

32

×13

———

□□﹍﹍32和()的积

□□﹍﹍32和()的积

———

□□□

(2)笔算进位乘法

78

×26

———

□□□﹍﹍()和()的积

□□□﹍﹍()和()的积

————

(3)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

(2)()×()≈()

()×()≈()

()×()≈()

(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

(4)哪一个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艳置

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小组比赛:练习十七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23×4938×6279×6842×51

3、笔算练习

24×3259×2732×2864×7545×6237×28

拓展延伸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31-32。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 7个56的和 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 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 56×27 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字号。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无敬畏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芳。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图)小明和小芳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购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帐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

2、提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

(1)小明应付钱:44+25= ( )

(2)小芳应付钱:44+38= ( )

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小明和小芳到商店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 )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

第二道算式:44+38= ( )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

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三、巩固深化。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4、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4)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

(1)出示第6题。

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

让学生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2)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

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四、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 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口算题(略)

2、 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 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 知识应用。

1、 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 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 请你利用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7

1.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观察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首先利用情境图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2.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已有口算加减法的经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资料的信息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情境图。(出示ppt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收集数学信息,并相互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体验

1.(1)出示例1(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2)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5+34=?

(3)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然后汇报。

算法一 先算35+30=65,再算65+4,结果是69。

算法二 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得数是69。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5)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加数连续加上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②把两个加数都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2.课件出示例1(2),学生独立完成。

(1)各组汇报算法。

算法一 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 用凑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 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2)引导学生比较例1(1)和例1(2)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例1(1)不需要进位,例1(2)个位数相加满十了,需要向十位进1]

3.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充分体现知识的迁移,给学生充分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p39—40)

教学目标

1、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主动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合理地运用算法灵活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进入新知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口算加法,今天我们接着探索口算的各种方法。

1、教师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男孩要付多少钱 女孩要付多少钱 )

3、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

(1)学生仔细观察图,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男孩买了什么,女孩买了什么,玩具的单价。)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

二、自主探索得出方法

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1、44+25你能口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44+20=64 44+5=49

64+5=69 49+20=69

40+20=60 4+5=9

4+5=9 40+20=60

60+9=69 60+9=69

2、44+38等于多少,你会算吗?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44+30=74 44+8=52

74+8=82 52+30=82

40+30=70 4+8=12

4+8=12 40+30=70

70+12=82 70+12=82

44+40=84 84—2=82

3、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

刚才我们用许多种方法算出了这两个算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口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吗

4、计算不同的'算式,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呢

(1)独立思考,小组议议,你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交流口算的过程。

(2)独立思考,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全班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4)同桌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在说口算方法的时候有同学把口算方法和竖式计算方法混淆了,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是口算。

学生想的口算方法还是比较多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通过一系列比较练习,从进位与不进位;整十数与整百数;再到加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口算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32+57 25+44 14+62

38+57 25+49 14+68

要求说明口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第一组,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完成后思考后三组和第一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第一组,提问:比一比,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完成后面两组。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选出其中一组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让学生说说口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要比较需要知道什么?你是怎样比较的?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独立完成,交流结果,并且说明是口算的过程。比一比,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异点。

(2)独立完成,交流结果,比较异同点。

(3)学生先算第一组,然后比较,交流,得出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两题并交流。

(4)以第一组为例,先估算,再口算。其余各题独立完成。集体验证,然后反馈。

(5)学生读表,和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计算填表,然后比较。

(6)学生看图,了解信息。

加强进位加法的练习。

学生的估算能力有了一点提高。

提问: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吗?教师出示问题。

7、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交流,补充。

同桌议一议,说一说。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7学生审题弄清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计算,交流。

四、全课

对知识的,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讨论。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8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工作总结最新5篇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工作总结优质7篇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5篇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学计划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最新8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8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