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好作文之后,可以让自己的艺术水平提升,写好一篇同步作文,在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孝顺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孝顺作文篇1
是谁,让我们来到这个完美的世界?是谁,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欢乐的成长环境?是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到今,有多少感人肺腑的孝心故事在民间流传着——“缇萦上书救父”、“花木兰替父从军”、“伯愈敬母泣杖”等等。他们这种行为、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此刻大多数的孩子都娇生惯养,象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似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平常对父母呼来唤去,自我的事情都等着父母来做,父母跟仆人没什么两样了。
你应当很小就听过《世上仅有妈妈好》这首歌吧,它反映了母爱的可贵,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有父母的孩子最幸福。在你悲痛的时候,有人替你擦眼泪;在你高兴的时候,有人比你还高兴;在你不顺心的时候,有人鼓励你要坚强;在你不痛快的时候,有人承受着你的发泄;在你生病的时候,有人半夜起来为你喂药……然而,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又做过什么呢?好好反思一下吧!此刻有一些孩子,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渐渐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打架、偷窃,父母常常碍着面子给别人道歉。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儿女成家后就把父母赶出家门的例子。其实,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能健康、幸福、欢乐。
父母的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情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所以,借此书信文化活动,我期望所有的小朋友,从此刻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女。
孝顺作文篇2
孝,是对母亲的微笑,是一次去掉所谓羞涩的主动认错,是为父亲敬上的一杯酒,是为母亲献上的一杯茶,是陪着父亲走一段路,是陪母亲说一会儿话。
父母就像微风细雨,润物无声,深情无言,在我灵魂的深处撑起一片绿荫,供我休息,使人生在努力生活的同时,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血脉的奔腾,生命与爱的厚重。
我们不必再去谈论父爱如山的厚重,也不必再去议论母爱如海的浩瀚,当你拥有它们的时候,你便是幸福的,当你珍惜时,你便长大了。
爱其实很简单,只需一句话就可圆满。
爱其实很实在,只需一件事就可永恒。
孝敬,我们经常挂在嘴上,却又经常忽略在生活上的细枝末节。一个人小的时侯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吊在父亲的脖子上,他们知道我的所有需要。长大之后却忘了这些,忘了母亲的需要。那好,给他们一个吻吧,挽起他们的手臂给他们一个实实在在的微笑吧!这最好了!
他们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深情的举动,但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起早贪黑的为我们,默默地奉献着,做女儿的难道不应该好好体味吗?
让我们用心作圃,轻轻地摘下一粒爱的种子,用辛勤来浇溉,用坚持和执著来修剪长成一棵树吧,为生长哺育他的大地投下一片绿荫。无言的父母将伴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上下求索。
孝顺作文篇3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里,象征了团圆,其乐融融。
早晨,阳光懒洋洋的从窗外射了进来,是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阳光仿佛象征了我一天好心情的开始。
我们家都到外公外婆家后,外公热情款待了我们,而外婆则在厨房里敲敲打打,组成了一曲厨房敲打乐。我和妈妈坐了下来,陪外公一起谈些家常琐事。正当我们谈的很投机时,外公忽然话锋一转,说:“我是老了,爬楼梯的速度都赶不上你们打电话的速度了。”在我们再三追问下,外公终于说出了原因:“电话装在2楼,而我往往在1楼,每当等我气喘吁吁的爬上2楼时,电话铃早已不再响了……有时我要小跑上去,才能听见电话……”
我和妈妈听了都愣住了,每次妈妈催我要给外公打电话时,我才会极不情愿地打一个,那时我是浮躁的,总没耐心听到最后一个音,就挂了,还会不耐烦地说:“又没人!”即使有时候听见外公熟悉而又沧桑的声音后,草率的随便说几下,也就挂了,怎能想到外公的期待和电话不响后的失望,要接我的电话,外公还必须跑到楼上去,听到的却只是我如此简单的一两句话,心情又会是怎样?我把打电话给外公居然看成是一种不耐烦的事,老人都怕孤独,我怎么事先没有想到呢?
我再也听不下去了,外公花白的两鬓,满脸的皱纹,是他一辈子劳累的见证,他曾用宽厚的手抱着我,哄着我睡觉。可能在那个时候,我在心里想过,要对外公好一辈子,可惜现在……
我们是不是该多孝顺长辈了,他对你们的付出是你永远都还不上的。
中秋,真是一个好节日,让我认清了自身的缺点,才能孝顺起长辈。
孝顺作文篇4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爱我们保护我们的人。但是,有些子女往往不懂得爱父母而慢待父母,甚至打骂父母,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爱父母,善待父母。
在当今社会中,不善待父母的现象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记得有一次,我在家看电视,新闻上报道过这样一个女儿,经常打骂自己的父母,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还对自己的父母又打又骂,当记者拍摄她时,她竟然说:“拍吧!快拍吧,这下我比李宇春还出名。”当时,看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的心里就非常恼火,我当时就恨不得一刀捅死她。但回想起以前的自己真觉得脸红。记得一次过星期天,我让我妈给我买鞋和衣服。我妈非常不乐意,说“你天天都在学校穿校服,哪有时间穿自己的衣服呀!不买。我记得给你买的三百多的牛皮鞋,又没坏,就穿那个吧。”我一听就非常恼火,当时就想:不买就不买吧?
你为什么还提那一双鞋子。这时,我妈就拿着鞋刷给我刷鞋子,然后又放在我的面前,我拿起鞋子就扔了,母亲非常急:“你爱穿不穿,不穿拉倒。”我就急着对我妈说:“就不穿,看你能把我怎么样。”我妈就骂我要我滚。我说:“滚就滚。”一气之下摔门就走,去找同学玩了,我一天一夜没回家,第二天该上学了,我爸我妈就满世界的找我。最后,找到我的时候,我看见我妈的双眼都已经红了,并且有泪水在眼里打转。最后,还是买了鞋送我去上学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不是个东西,我在这里向我妈说声:“对不起。”我以后一定爱您,听您的话。我希望全天下的子女都能爱自己的父母,这不仅体现出我们的品质——是一个孝顺的人,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顺作文篇5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一直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典范,让人们津津乐道,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早在我国东汉末年便有“黄香孝亲”这一历史佳话。黄香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闷热,使人晚上难以入睡,于是黄香每到睡前就给他的父亲扇凉,直至父亲睡着。他强顶着困意为父亲扇凉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吗?不错的,孝敬父母其实说易也易,主动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让父母们烦心和过度操劳,不就是很好的“孝”吗?古人用他们的行动指引了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
不单单在中国,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同样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因此,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样,为了使他母亲平静舒适地度过余生,他毅然放弃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可见,孝敬父母绝不仅仅像有的人理解为让父母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重要的是更多地给父母带来心灵的满足、安慰,尤其在吃穿不再成为困难的今天,这种意义的“孝”显得更有价值。当然,我所谈到的`孝敬父母,并不是指为了顺应父母心思而一味地盲从,更不是封建时代倡导的“愚孝”。类似“郭巨埋儿”、“卧冰求鱼”等愚忠愚孝的故事,他们的孝心诚然可嘉,但他们的行为确实不敢恭维。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孝”的内涵确实也该与时俱进。
对于我们还没有自立的青少年来说,我们的成长还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帮助,孝敬父母上还做不了太多,但是,我们努力做到尊敬他们,陪父母多聊聊天,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同样也是“孝敬父母”最好表现吗?
孝顺作文篇6
中国古谚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我们做所有的好事,都要以孝顺为优先,像二十四孝里的孝感动天、负米养亲、卧冰求鲤等……这些都是我们流传已久的孝顺故事。现在即使你做了许多好事,捐了许多钱,却没有孝顺父母,大家依然不会尊重你,由此可见自古至今“孝顺”是非常重要的,但却常被现代人所忽略。
我觉得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让我领悟到要爱惜自己身体,如果身体受伤或生病,会让父母更加担心,像有些人因个人因素而自杀,却没考虑后果,这样会让父母痛心与难过,因此要好好珍惜自己,才是孝顺的表现。
孔子曾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要出门时,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蹤,不要让他们担心,像现在的年轻人,常忽略了这一点,想去哪就去哪,都没有告知父母,害父母担心她的安全,让父母感叹不已,所以只要出外时告知父母,这小小的举动,却能换来父母的安心,何乐而不为呢?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难以报答,例如有一次我帮妈妈买早餐时,她特别强调要吃素,我好奇的问:“为什么?”妈妈回答说:“因为你小时候生了重病,一直不会好,妈妈去向神明许愿,愿意以每日早上吃素来保佑你身体健康,神明好像听到妈妈的愿望,你的身体就渐渐康复,妈妈也就遵守承诺,吃素到现在。”这时,我才发现妈妈为了我牺牲这么多,妈妈的恩情真的比山高,比海深,我应该要好好报答她。
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表现的方式都不同,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要让父母安心、放心、开心,但如果不孝顺,就会让父母担心、忧心、伤心,所以人人都要孝顺父母,才会有和谐的家庭。
孝顺作文篇7
爸爸妈妈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今天的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恩情深厚而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起码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好字。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毕淑敏《孝心无价》
既然父母对儿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仅没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孝敬无论好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凡是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们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此说十分有理。因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实在可靠。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孝顺作文篇8
我已经十二岁了,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培养下,我感到自己渐渐地长大了。
小时候,在爸爸妈妈无徽不至的关怀下,我无优无虑,尽情地享受。而现在我开始懂得了用心去孝敬爸爸妈妈了。
那是在爷爷住院的一个星期天,妈妈要到医院去看望爷爷,临走时对我说:“咱们今天晚上吃饺子好不好?”我点点头。妈妈走了,我继续看我的童话故事,时间“嘀嗒嘀嗒”地过去了。突然“当当”的钟声响了,我一看表,吃了一惊,都四点了,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妈妈给爷爷洗衣服了?是不是……再等一会儿吧,我继续看那本童话。五点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我想:妈妈回来一定很累,我长大了,该帮妈妈做些事了。我拿起韭菜择起来,择好后放在盆里洗干净,然后又拿起刀认真地切。可是有些韭菜不听话,总切不齐,有长有短:怎么办?我学着妈妈切菜的样子,先切那些不听话的,再切剩下的整齐的。就这样我把韭菜切好了。该做鸡蛋了,我把鸡蛋碰开后放在碗里。拧开煤气炉,把火点上便炒了起来。没想到却变成了我爱吃的韭菜炒鸡蛋了,这下可不对了。于是我又拿了两个鸡蛋重妙,炒好后盛在了碟子里,一闻真香啊!我开始弄虾,我把虾的皮一个个剥掉,切成一段一段的。刚弄好就听见了敲门声,我以为是妈妈回来了,原来是爸爸,爸爸看见切好的韭菜、炒好的鸡蛋和剥好的虾,以为是妈妈准备好的呢,说:“咱们包饺子吧!”饺子包完了。妈妈也回来了,饭桌上妈妈夸饺子做得香,便夸爸爸。爸爸奇怪地说:“不是你做的馅吗?”爸爸妈妈你看我,我看你。我在一旁偷偷地笑了。妈妈冲我说:“准是咱们华华做的吧。”爸爸说:“华华是个大孩子了!”我顽皮地指指脸,妈妈立刻亲了我一下,我们都笑了。
孝顺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