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书写事迹材料时需要以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此人的伟业,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奋斗精神,小伙伴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内容完整,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李保国的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李保国的事迹篇1
7月8日,有幸聆听了局委书记李保国《道德讲堂》让道德之光照耀我们的心灵成长、师德与德育专题辅导。丰富的内容、鲜活的事例、经典的传颂,使我感受颇多,使我的心灵的净化和洗涤。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从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用改革的精神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在边研究边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疑难和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首先要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严于律己,和学生一道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始终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我认为在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忠于事业。
我们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为培养现代化人才而勤勤恳恳、恪守职责,不可见异思迁,要立志为事业贡献毕生。为了胜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使命,在知识和技能的来源上要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要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过渡,利用周六教研日教师集体联合攻关,把自己锻造成学者加技师型的高水平教师,为培养高素质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
我们要以赤诚之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亲人和带路人,既耐心又严格要求,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很重要的是体现在热爱学生身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这不仅仅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达到目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对学生始终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一顿猛批,甚至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毫不留情面,这样往往会伤了学生的自尊,结果造成师生的对立。当然我不否认严师出高徒,但要严的有理有章法,绝不可形成学生表面“敬你”,心里恨你的师生关系,这样是绝对达不到育人目的的。
三、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工作中要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将不知以为知,否则既误人子弟更是损坏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记得自己在上师范的时候,期末复习期间,遇到了一道自己做不出的数学问题,我邀同学一起去请教我们的授课教师,当时那位老师一时也做不出(我们已感觉出来),就想搪塞过去,说什么这不是重点,让我们先去复习其它内容,结果使同学们不仅对这位老师的业务能力产生怀疑,更对其师德产生疑问。
四、言传身教,以身作责。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与学生面对面的实施,因此,咱们就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责。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作为常常是最好的教材。比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安全生产等,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能违犯,要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妈妈教诲自己的孩子说,你们应该学会直着走路,不要横行。小螃触们说,那么妈妈,你走给我们看。”可想而知,这位螃蟹妈妈只好吃窘了,在身教上她是失败的。它明知横着走路不美,想自己的后代改变这个固疾,恰恰自己身教不到,则言教无以附焉。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当老师的不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小则失之于教容教态的检点,大则失之于品德情操的修养,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言教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学习李保国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2】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因积劳成疾近日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保定、邢台、石家庄等多个地方举行了追悼会,上万群众自发地“送他最后一程”。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称他为“时代楷模”,随后中共河北省委又决定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员”,号召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一位大学教授的去世,为何感动了这么多人?是什么引发了全社会的“共振”?又是什么让群众对他的离世感到扼腕痛惜?
异常忙碌的春天
直到去世前,李保国教授一直在忙工作。
“这段时间我们特别忙,好多地方都打电话来,请他去指导帮助乡亲脱贫扶贫。”李保国教授的妻子、同在河北农大工作的郭素萍老师说,“今年是小年,没有年三十,我们都不知道,结果饺子都没准备好,年夜饭都是在亲家家里吃的。”
郭素萍与李保国教授,在外人眼中是特别恩爱的一对,夫唱妇随一起从事扶贫事业。郭素萍说,“除了特别忙碌的时候分开跑之外,我们基本上都是一起外出,一起回来。”
河北农大林业学院原委书记周怀军说,他是看着李保国成长起来的,“他媳妇还是我们这些老师给把关的呢,当时我们就觉得郭素萍老师能够成为保国的贤内助。”
“按说我们两个都是高校教师,每年应该都有寒暑假、节假日,但是感觉几乎没休息过。保国就记着周几有课,有课他就回学校,没课他就在外边跑。”郭素萍说,“他这个人脾气比较倔,他要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他认准的事,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干下去。别人说什么也没用。”
正是有了郭老师这样的贤内助,李保国教授才得以全身心的扑在太行山扶贫事业上。从1981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他的身影几乎遍布整个太行山脉……35年来,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
“他是农民的儿子,看不了山区农民过苦日子,他想用自己学到的这点知识,为山区农民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郭素萍说,要干事、干成事是李保国教授一生最大的动力。
郭素萍说,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忙工作。4月9日,他在石家庄连续参加了多场会议。直到当天傍晚,李保国教授才又一次迎着朦胧的夜色踏上归途……
“土”出了名的教授
不但是为扶贫事业奔波出了名,李保国的“土”也是出了名的。
第一次见李保国,平山葫芦峪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都懵了。刘海涛回忆说,当时邀请李保国教授来指导工作,结果车上走下两个人,一看全都土了吧唧的,“我当时想到底哪个才是教授呢?”
感到惊讶的不止刘海涛一个,太行山区许多百姓都曾调侃,“他比我们农民还像农民”。“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皱巴巴的裤腿沾满泥土。”曾是媒体描绘李保国教授的一个标准画像。
对于自己的“土”,李保国教授曾有另一番解读:“跟农民说话就得通俗易懂,满嘴是术语,谁还听你的?”
今年春节前本网在邢台采访时,曾亲身体验了李保国教授的“土”话教学。他说,“‘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像这棵树,凡是往上长、往起抬的枝,超过40厘米一概不要。现在不舍得剪,以后就会长成大锅盖,影响采光……”李保国用他通俗易懂的语言赢得当地农民们频频点头。
“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是李保国帮助山区群众脱贫的一大心得。不光“土”,在山区百姓眼里,李保国教授还是个“杠头”。
刚到内丘县岗底村发展苹果产业的时候,李保国曾指导乡亲们对果树进行修剪,不过对于这种做法,村民们都不理解。村民王群书说,“以前种树都是自然成长,不修剪、不疏果。论筐卖一筐值不了几个钱,也就十块八块的。李老师来了以后让我们疏果,我们不疏果他就盯着我们。我们正愁花、愁果呢!他说你自己忙不过来,你雇人也得给我疏果。”
“李保国脾气比较硬,常说‘必须听我的’‘我的技术必须落到实处’,只要是对的,他就坚持。”岗底村总支书记杨双牛说,“其实‘杠头’没什么不好,‘杠头’是为了让技术落到实处,最后产生效益,结果就是带动了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多年来,李保国教授共开展培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经他培训的许多果农,如今都成了四里八村的技术把式。对此,他曾自豪地说,“这辈子最过瘾的就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了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科技扶贫的领路人
李保国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为农民送上用得上、真管用的技术,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财神”。
那么实用技术又从哪里来?李保国教授曾说,“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说:“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李保国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为了观测数据,他常年蹲在田间地头,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事实也是如此。为了研发无公害苹果栽培新技术,在岗底村,李保国先后带领几十名学生,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用黑光灯观测虫情、研究解决方案,前后用了9年时间,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据介绍,李保国主持或参与的28项课题都是源于生产实际,推广的36项技术都是实用技术。
李保国教授在科研领域的成功不仅是为了探索科学技术,更是为了推广农业技术标准化、开发山区产业和培育名牌商标,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成果。从1981年至今,35年的时间里,李保国先后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带动1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
事实上,他的成就远不止这些!在致力于帮助山区脱贫,农民致富的同时,李保国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不论离学校多远,他都会按时赶回来上课,从不耽误学生的学业。
就在去世的前两天,4月8日-9日,他还在石家庄北方大厦主持了2014-2016年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3个项目的验收会。
河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顾玉红是李保国教授的开门弟子。她说,这些年李保国教授亲自带出的硕士、博士就有67人,这无疑为今后的扶贫攻坚又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位大学教授的去世,为何引发上万群众自发地送别?是什么让群众对他的离世感到扼腕痛惜?同样,他的离世,为何会引发省委书记的关注?想要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走进他的生活贴身观察才能发现。
随着媒体的持续报道,李保国--这个扎根太行山35年,带领10万群众战山斗地,脱贫致富的鲜活人物被挖掘了出来。
他那种“看不了山区群众过苦日子,想用自己的所学干点事”的朴素情怀,也许就是他备受喜爱的最初动因。“想干、会干、能干,把科学技术传授给百姓,带着大家一起干”则是他引得万千群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35年来,李保国一头扎进太行山,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金山,让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这样的教授怎能不让广大群众深深眷恋?这样的成就怎能不被百姓深深铭记?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评价李保国教授时说,他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是情系百姓、技术扶贫的先进典型,是知识分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他对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去世,是和人民事业的损失。
35年来,他总是奔波在路上。35年来,李保国用矢志不渝拔穷根的奋斗精神,因地制宜搞科研的执着精神,一丝不苟传技术的杠头精神,树立起了“太行新愚公”的经典形象,为科技扶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太行山区,是中国最为贫困、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能如期共同进入全面小康,太行山这座山躲不开、绕不过。
正如赵克志书记所说的那样,在齐心协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当下,需要更多像李保国这样的先进模范,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用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们拔除“穷根子”、甩掉“穷帽子”,通过科技扶贫来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李保国的事迹篇2
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
作为一位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这样的农大老师,是我们的骄傲。人生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谱写完美的人生篇章。对于刚刚工作的我们,他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我也是一名中共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争当工作中的优秀中共员。学习他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份子,虽然我们不能像李保国教授用他的专业技能常年的扎根在第一线,但是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助力脱贫,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这是一个大写的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这样大写的人。
工作中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人――一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身为一名高速人,学习工作技能,掌握工作要领,用微笑传递大爱,为司乘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宗旨。工作无小事,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更好的展现高速人的良好形象。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服务大家,造福你我。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保国的事迹篇3
在大讲堂里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下定决心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陈教授的精彩授课也鼓舞了我要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做合格员,真正地做出一番成绩,给群众带去实惠,帮助群众尽早脱贫致富。
一是学在深处。两学一做,学是基础,是前提。学习章规,要结合手抄章100天活动,认真抄写,深入感悟,学深悟透章规的精髓,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合格共产员的标准,以章规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系列讲话,要原原本本地学、深入地学,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干在实处。两学一做,做是目的,是检验效果的试金石。古语讲,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在农村第一线工作,更应该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在干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挂职第一书记,必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面对群众的不理解甚至质疑、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踏踏实实地干,把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
两学一做不是一次活动,而是需要融入日常工作的经常性,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学做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李保国的事迹篇4
李保国教授工匠精神永存我心
作者:liuweibeautiful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基层,扎根太行山,三十年如一日地为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打造了富岗绿岭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10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如今李教授奉献了毕生心血和汗水的太行山终于绿了,但李教授也积劳成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一名基层员干部,李教授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在开展两学一做实践活动之际,我们每一名员干部更要向李保国教授看齐,要化悲痛为力量,弘扬他的高尚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作为新时期共产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教授展现了共产员的崇高风范,时代需要李保国精神,事业需要李保国精神,人民群众需要李保国精神。学习李教授,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学习李教授,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教授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学习李教授,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
李保国教授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在巍巍太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基层员干部,更应该向李保国教授看齐,深入学习李保国教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李保国精神永续远航!
李保国的事迹篇5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 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全省广大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对绝对忠诚,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同以同志为的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言、在忧、在为,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让山岭都绿起来、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全省广大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在思想上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 意识。全省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对照"八破八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地走创新、创业、创造之路,努力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
学习他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心中的务实作风。全省广大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苦干、实干、巧干,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打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命精神。全省广大员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拼命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学习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风范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全省广大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各项规定和纪律,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共同优化河北政治生态环境。
各级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的生动教材,持续兴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形成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李保国的事迹5篇相关文章:
★ 学模范事迹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