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需要结合自己真实的实际经历,在心得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之前未曾考虑到的因素,从而调整自己,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套被子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套被子心得篇1
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王教官先让我们复习昨天学习的走军步、站军姿、稍息、跨立,然后就教我们转往。王教官一步一个动作地教我们,我们学了很多次,但是还是不太懂。王教官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让我们把动作分解开,然后再合起来一起做。向右转时,以右脚跟为轴,右脚跟和左脚前掌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转90度,体重落在右脚,左脚迅速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拢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向左转时,跟上述方法一样,只是转动的方向和承受体重的脚不一样。向后转时,按向右转要领后转180度。
学会转往后,王教官带领我们去跟第七中队pk。第七中队不论是走军步还是蹲下起立都很不整齐,由于蹲下起立我们还没学,因此我们队就只给他们示范了怎样走军步。第七中队的教官听说我们队唱歌很好听,就想见识见识。王教官给我们起了一个头后,我们就大声地唱起歌来,这声音时而动听,时而轻快,时而婉转,就连我也陶醉其中。歌一唱完,就听到校长的紧急集合,听完校长的一番讲说后,我才知道,原来今天早上军训的时候,有两名同学因为一点小冲突闹不合,还动手打架。民警来教育他们,他们不仅不放在眼里,还反抗民警。听完这次的打架事件之后,我深有感触:与人相处时要学会原谅他人,学会去向别人说声“对不起”,不能因为一些小冲突,就去打架。上午的军训时间,就在这次的教诲中结束了。下午很快就到来了,王教官告诉我们,第七中队的走军步很不整齐,他们的教官希望能跟我们交换一下经验,下午的练习就由第七中队的教官来教我们了。第七中队的教官没有跟我们介绍她的名字,所以我们也只是叫她教官而已。刚开始我们还不习惯由她带,走军步时很不整齐,歪歪扭扭的,但是后来习惯以后,就和原来一样,很整齐。紧接着教官就教我们蹲下起立和敬礼礼毕,教官先跟我们示范了几遍,才叫我们练习,但她不像王教官那样,会纠正我们的姿势。
过了一会儿,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教官就带我们回到了自己的教室,王教官也在这时回到了我们的班里。回到班上,王教官就教我们唱新的军歌,名字叫《一二三四歌》,还教我们新的拉歌词,有趣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经过今天的打架事件之后,我懂得了这样了一个道理:同学之间要有爱互助,不争强好胜。一个集体需要的是团结,正如一首歌中唱道:团结就是力量。
套被子心得篇2
从“剪下半条被”中感悟奋进前行的力量
习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提到一段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结合实践进行思考,深刻感受到新思想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倍感振奋:
同人民风雨同舟,老百姓才会当咱是“自己人”。
革命历史和实践无数次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老百姓才会把党融入心底。近日,因开展主题教育工作需要,我来到陌生的环境开展工作,面对截然不同以往的客观环境,面对不同风格的基层组织,一时间,颇有点“手足受限,无法辗转腾挪”的感觉,“有力无处使”让人颇感觉几分气闷,想起一直以来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念及对黄文秀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扎根白坭村的学习,顿觉,“关起门来搞教育”,只会越搞越困惑,越搞越迷茫,“敞开大门”走出去,天地顿时“豁然开朗”。这时候,回看习总书记的这句“风雨同舟”,感受格外刻骨铭心。是呀,蹲在屋子里,风吹不到日晒不到,也就将自己和基层隔绝开来,开展主题教育指导,就只会成为“文来文往”“会议贯彻会议”的牺牲品,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基层关心什么关注什么?问题在哪目标在哪?才会有的放矢,路子越走越宽,工作越干越起劲。
同人民血脉相通,老百姓才会把咱当“亲人”。
三名女红军,同人民血脉相连,对老百姓的饥寒感同身受,“剪下半条”被收获一颗心,才有了老人一辈子的念念不忘。今天,我们从事党的工作,遇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不要紧,你在打量对方的同时,对方同样也在掂量你的斤两,怎么办?同样是学习黄文秀,拿过老百姓庭院里的扫帚扫起来,拉过老百姓家里的凳子坐过来,接过老百姓家的茶水喝一口,看到老百姓家的难题迎上去,唯有真正走入一线,深入群众中去,才会把清“着力点”,摸清“突破点”,形成“聚力点”。比如,对照方案,基层组织的计划“变”与“不变”在何处?和实践工作的“结合点”在何处?指导工作中,坚决放低姿态,不当只手叉腰的“钦差大臣”,积极换位思考,融入基层组织,帮着基层发现问题,完善问题解决方案,在“先行一步、多动一步、多思一步”中,实现融入基层、服务基层、引领基层主题教育工作的目的。
同人民生死与共,老百姓才会把咱当“家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古时的统治者尚且知道和人民同甘共苦,人民才会生死与共。作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不二法宝。如何在基层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和具体丰富的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考验着学习者的智慧,也考验着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实践中,通过深入一线,参加支委会,开展“面对面”“背靠背”的座谈,通过一以贯之的接触、了解,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我似乎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在融入新生活的过程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争执和不开心,甚至有过放弃,折返的想法和念头,但更多的是新的收获,新的砥砺,新的成长,更有基层将咱当“自己人”“家里人”“亲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天再回看这段“剪下半条被”的故事,更加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新思想的光辉。登临山之高,领略海之深,在经风沐雨的实践中长经验、增智慧,壮筋骨、练本领,越发感受到新思想的永恒魅力,我相信,初心不忘、使命永存,砥砺奋进的脚步必将在实践的发展中愈发坚定笃定,愈发行稳致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1500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套被子心得篇3
今天,我终于毫发无损的从军训基地回来了,回顾这三天的军训生活,真是酸甜苦辣。这三天里,我们经过了很多,有站军姿、会操、叠被子等等内容,但在这么多的活动中,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叠被子比赛。
这可不是普通的叠被子比赛,这次比赛跌的被子不是像我们在家里叠被子一样,而是要像军人一样,把软绵绵的棉花被叠成像豆腐一样每一边都有棱角。我们连派出的一男一女是我和章思婷。随着营长一声响亮的哨声,比赛开始了。一开始,我们先在被子两端找到三分之一的地方,然后叠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拉挺。接着,我和章思婷就开始分工合作了,我叠一半的被子,她叠一半的被子,我先找到被子一半的一半,然后按照这条线对折,叠出一条痕迹,,再在痕迹的两旁找到两个手指的位置,照着这个位置再用手指划出两条痕迹,之后把一只手的中指垫在被子四分之一处的那条线的下面,然后另一只手沿着刚刚画好的两条痕迹吧被子叠出一个凸起的皱纹,接下来,再把外面的一半被子对折到里面来,折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然就功亏一篑了。我小心翼翼地把被子最小角度的对折过来,这样,一般就完成了,当我完成时,章思婷也完成了,我们把被子对折到一起,就叠出了一个像豆腐一样的被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比赛,我们夺得了第一。
套被子心得篇4
我所在的第三区队由职业经理人和______市柜员定向员工组成,每一个人都把团队荣誉视为至上光荣。鲜艳的流动红旗是对我们整洁内务的肯定,挺拔的军姿是我们坚定内心意志的外在表现,规整的队列动作表演是我们对“服从命令是军人天职”的最美诠释。“勇武精神,钢铁意志,普惠金融,和谐共富”,这句口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喊出了我们学习军魂,敢于亮剑的气魄,也叫响了我们愿为哈行奉献青春,共创哈行美好愿景的坚定信念。第四区队由微贷定向员工组成,他们的工作繁琐而辛劳,他们是______银行的生力军,操练场上,第四区队的口号声最为嘹亮“微贷,微贷,哈行风采,致力中小,共创未来”我们感受到了第四区队的顽强意志和勇猛精神,我们也看到了______银行的美好未来,我们必将实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小额信贷银行的宏伟目标,将“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理念唱响全球!
在军训中,很多先进的个人也为我们树立了楷模,感染了整个团体。我所在的第三区队的区队长,用他坚毅的眼神,雄壮有力的军体拳,体现了他对军人最高的尊重与崇敬,也唤醒了我们内心的斗志,激发了我们最大的团队合作热情。女生克服了身体素质较差的弱势,带病坚持,挥汗如雨,将集体荣誉牢记心间,用她们的无畏行动让我们欣赏了别样的铿锵玫瑰。
军训期间,总行领导亲自督训,与我们共同融入军队生活,他们鼓励的言语,亲切的慰问,鼓舞了我们昂扬的斗志,也坚定了我们敬岗爱业,为哈行奉献青春的信念!
此次军队生活切身体验,使每位新晋员工在集体生活中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改正及发展方向,使个人意志和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营造出充分信任和团队合作的氛围,塑造出“加强合作、共创辉煌”的团队文化。我们感谢总行给与了我们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提升自己,感受哈行文化。这次军训,唤醒了我们全体新晋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工作热情,为哈行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队伍带来了新的生机,我们有坚定的信心继往开来,共同打造______银行更加辉煌的明天!
套被子心得篇5
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地带我走过了“黑色六月”之后那个说得上漫长的假期。我第一次对“虚度年华”这个词有了切身的感觉。我巴望着、憧憬着心中的校园生活,恨不得让时间长上翅膀将这个夏末秋初的九月带到我身边。当然,我明白,随之而来的首先是一次励练——一直让我感到后怕的军训,望着炫耀白光的太阳,我甚至有种发自本能的抗拒与退缩。14天,一个既不长也不短的时间,不长,是因为相对我那个熬了很久才到头的无聊假期来说,这14天也许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不短,是因为在烈日的炙烤下也许每一秒钟都能在心中数得那么清楚。而现在,我想这14天是人生中绝不可删掉的14天。我们接受了身体和心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认识了将朝夕相对四年的朋友,我们就此展开了大学的新画卷,围绕“大学新生军训”这个主题,我有太多的片段,太多的关键词从脑海中搜索出来,与你们分享……
一、关键词:短信息
从我开始军训生活以来,爸妈很明显减少了来电话的次数,我明白他们是怕影响了我军训的休息,而改为了默默地发短信息给我,每次我打开手机,总能收到2条信息:爸爸是个不擅把感情外露的人,他只是每天发天气预报给我,天热要我记得防暑防晒,天凉了提醒我加衣,他的话干脆利索,军人出身的他用他类似命令的口吻传达着他的关爱,而妈妈却是个很感性的人,和平时絮絮叨叨打个不停的电话不同的是,她每天也只发条短信,告诉我一些生活上该照顾自己的话,我知道她希望我从此能慢慢独立,成高中生蜕变为真正的大学生,每次收到爸妈用心良苦的短信,总是觉得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二、关键词:三点一线
以前高中高中我便过着三点一线有点单调的生活:食堂、寝室、教室,而现在我到了大学同样又一次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只不过教育变成了操练场。每次当我们穿上整齐的校服踏上这块地时,在心中总有一种光荣,虽然身上不是“橄榄绿”,但心中却有军人的感觉,每次离开这里,既带着满身疲惫,同时也带着迫不急待的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吃饭了。食堂里总是“人山人海”,气温也很高,每次胡乱扒着饭,脸上、身上都流淌着大颗地汗,也许是操练时对汗这东西已见怪不怪,完全可以当它不存在了,它便一声不吭地在身上“肆掠”,每次吃饭完了,总是自我解嘲:这桑拿效果不错,饭菜口味也很不错!回到寝室,美美地洗个澡,躺在床上,顿时觉得全身筋骨舒展开来,那个惬意美好的感觉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三、关键词:军歌嘹亮
唱军歌大概是军训最理所当然的娱乐活动了,那一首首半志昂扬的军旅旋律从教官们的喉咙嘣发出来,完完全全就是一种震撼,不只因为他们哄亮的声音,还因为他们那发自内心的、坚定的报国之心,突然想到一句话: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种发自肺腑的心声及他们坚定向前的眼神是可以触动每个人心灵的,而唱军歌中一个很活跃也是必不可少的便是拉歌了,在教官们的带领下,大家扯着嗓子喊着拉歌的词,那些在我看来很搞笑的拉歌词的确也给所有人带来了欢声笑语,大家在一起唱着、喊着,那种集体中团结的感觉让我坚信我们四年的大学时光一定会很快乐,很难以忘怀……
四、关键词:天气
军训的天气大概是军训期间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问题了,前几日一直烈日当空,尤其是午后,那令人睁不开眼的太阳光把树叶照得绿油油的,地面照得白花花的,脚踩上去,仿佛觉得脚底的橡胶在炙烤下慢慢熔化,而当汗无止境流淌中,好像身体在蒸发,一点一点地……也许是老天爷心疼这些祖国的花朵们了,实在不忍大家都变成干花,所以忽然将南风逆转,吹起了凉嗖嗖的北风,气温也骤降10度以上,对于大家来说这简直比中头彩了还开心,可惜我挺倒霉,天爷爷不仅带给我了清凉也带来了咸冒,不过受到寝室“欢天喜地”气氛影响,这点小感冒也没让我郁闷超过十分钟。
五、关键词:操练
操练是我们十四天军训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将学会一些基本的动作,之前教官们给大家做了完整的一套演练,飒爽英姿,坚实的步伐、笔直的脊梁、雄壮的口号让我们掌声雷动,短短十四天,这便是我们心中的目标,操练是严格的、枯燥的,也是很辛苦的,突然想到不知曾几何时听过的一段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站军姿时教官掐表的时间漫漫无尽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当汗水肆掠你的脸,很痒却无法伸手擦去。也许十四天后回首,这段操练的日子会留下太多珍贵记忆,那种苦与练镌刻上军训十四天的日期永远烙进我的脑海里……
人总是在回忆过往日子时发现以前的点点滴滴是无可估价的人生财富,是每个人真实生活过的证据。现在度过的每一天也许都为明天积累下珍珠般的回忆,年轻无极限,在军训我们每个人都在挑战自己,适应一种脱离习惯范畴的新生活,学会忍耐,学会坚强,“把眼泪种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当我们疲惫的时候,低下头闻到一种芬芳”。大学生活从军训这里启程,后面的路还很远很长,但人只有双脚没有翅膀,风浪再大,也要永往直前,这是从军训中我认识到的精神,也会伴着我一直走下去。mp3中响起_的《_》:“在我心中,我知道,这是永恒的长跑,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明天还要追更多的荣耀。把自己角色扮演好,全力以赴每一秒,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肩并着肩手牵手,一起走到……”一个开始让我预见未来的路,一次挑战让我前进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起点开始永远的长跑,去追更多荣耀,去闻那勇敢花儿的芬芳,难忘那年的风,那年的阳光,难忘那年的雨,那年的歌儿,再回首,难忘那青涩微笑成长着的孩子们……
一些简短的心得体会:
青春就是阳光,生活,宛如一条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偶尔会有些许起伏,激起层层涟漪,然后恢复往日的平静。生活,就像一杯清淡的龙井茶,只有细细地品尝,才能寻出其中的味道:有苦也有乐。军训生活也是如此。
读高中时,听人常常提起大学军训生活的苦、累、长而乏味,现在自己真正的站在那个“绿地”的队伍当中,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异样的感觉,那里庄严、神圣,也许是源于一直以来对军人的崇拜吧!
套被子心得篇6
?“三品”鱼水之情】
三个故事,“三品”鱼水之情,阐述我心中的“人民至上”。
“半条被子”的故事——回望来时路,“人民至上”早已扎根。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发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感人故事。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实写照。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疾苦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是毛泽东同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人民情怀,是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是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为民情怀。
“十指连心”的故事——奋力赶考路上,“人民至上”不分昼夜。第二个故事,基层干部在乡镇的夜晚——和群众拉家常、帮助群众打扫院坝、销售鸡鸭蛋、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用党员干部的“十指”敲开百姓的门、走进群众的心、办好群众的事。最近,重庆市荣昌区在所有镇街推行“十指连心”干部值夜制度。该制度自5月开始实施,目前3个多月下来,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真实”。这个真实体现在“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夜间,对于党员干部走访群众而言,是个对的时间。众所周知,老百姓很忙,有时白天下村,群众基本都是大门紧闭,都忙着干活去了,这时基层干部的走访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相反,夜晚群众回来了,利用他们的空闲时间上门走访,效果也许更好。通过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诉求,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党的关心与温暖,这时的群众才算遇到了对的人,遇到了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的人。
“脱贫攻坚”的故事——奔赴小康路上,“人民至上”随处可见。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乡镇作为一线战场,每名干部都在倾心投入,尤其是最近,程序员的“996”变成了基层干部的“997”。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位扶贫“一哥”——“皮哥”。单位人都叫他“皮哥”,当然不是因为他皮,而是姓皮。他于今年年初到基层扶贫一线工作,除去疫情影响,细细算来,他从接触基层扶贫工作到牵头这项工作仅3个月时间。对于我们是3个月,于他而言却是扎扎实实的2000多个小时。为了尽快熟悉基层扶贫工作,他废寝忘食、熬更守夜,短短时间瘦了10来斤。某天傍晚下村走访贫困户途中,他骑车把脚摔了,去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回来继续加班。几天后,脚实在肿得走不了路了,才去镇中心卫生院住了一晚。回来时的样子就是杵着拐杖的“皮哥”。“熊猫眼”是大家开玩笑时对他的称呼,玩笑之下体会出的是他的无私奉献。
回望来时路,“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民至上”早已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扎根;再看此刻的赶考路,“半条被子”精神在传承,被子之下的鱼水之情在不断巩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人民至上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导航。扬帆启航,愿我们都能乘风破浪。
套被子心得篇7
红军长征途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有3名女红军借宿在了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至此,“半条被子”的故事便在小村庄代代相传,“半条被子”的精神也成为了当地凝心聚力搞发展的动力所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了那“半条被子”的故事。
“半条被子”续初心,践行的是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责任与使命。“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一半留给百姓。”人民至上是我党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共产党始终冲在最前线,以人民安全、利益为首位,贡献自我。人民是我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所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依靠的就是人民。根植于民、造福于民,为百姓美好生活而奋斗是我党的使命所在。“半条被子”体现的是一切为了人民,更是共产党与群众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精神真谛。
“半条被子”暖人心,掀开的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近年来的沙洲村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朱小红,参加了扶贫工作队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开了一家“半条被子”的土菜馆,吃上了“旅游饭”。不仅仅是朱小红家,整个村子30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提高到每年40多万元。“半条被子”暖了人心,照亮了百姓幸福路。而百姓开启美好生活正是读懂了“半条被子”背后的深意,百姓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植入心间。红色教育、红色基因,积蓄了百姓奋进的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温故知新,鉴往知来,牢记共产党的努力付出、为民服务,更好地珍惜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那中华民族必将在前进的道路上意气风发,越走越自信。
“半条被子”强信心,凝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半条被子”厚植的是爱国情怀,延续的是革命传统。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半条被子”的时代精神。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需坚定信心。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必然能凝聚起一股无坚不摧的磅礴动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民之所盼,施政所向。我们在不断地了解民生疾苦、百姓所需的过程中,与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然可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套被子心得7篇相关文章:
★ 国学心得优质7篇
★ 质量心得精选7篇
★ 考试心得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