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读后感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我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的重要手段,一份详细的读后感需要建立在对书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之上,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梅兰芳》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梅兰芳》读后感6篇

《梅兰芳》读后感篇1

?从梅兰芳到梅葆玖》一书从表面上看是梅葆玖先生同父亲梅兰芳的艺术人生路,可实际上作者正向我们诠释梅派艺术的精湛技艺和中国戏曲的传承之美。整本书读下来就像梅葆玖先生说的那样:“《从梅兰芳到梅葆玖》,流水账不报了,讲几件事儿,传点艺,动点真格。”几篇故事,彷佛让我们得以窥探梅派的传承和中国戏曲的变迁。书中有部分珍贵的插图,再搭配上吴迎老先生娓娓道来的讲述,对于每一位喜爱梅派戏曲的人来说都是值得细细回味的。

艺术来源生活,通俗易懂

出自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吴迎之手,对于京剧知识的讲述自然是没得说。但是书中讲述的方式并不生硬,不是硬邦邦的科普式解说。吴迎老先生把京剧知识融合在书本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无论是记录还是讲述、评论、杂谈都很实在,读起来就好像是面对面与几位大家谈话一般。让人觉得疑惑之处又能够恰到好处的答疑解惑。即使是一位并不了解京剧文化的人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和现代气息。同时,很多之前从来没有公开过的资料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其中还包含了很多唱谱和两位艺术家的言论。

梅葆玖先生谈基本功“唱戏的人是最注重基本功的。随随便便一个音一个调可能都要练习很久,唱京剧实在是一个细致的活。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是戏,都要练。”

梅葆玖先生讲唱腔艺术,讲梅兰芳演唱技巧的力度和劲头,这些在外行人看来并不理解的东西在梅葆玖的口中显得通俗易懂、活灵活现。

所以有评论说,翻阅《从梅兰芳到梅葆玖》外行人看到了热闹还能看到一点门道,内行人也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这也正是此书的魅力之处吧。

榜样的力量,成就德艺双馨

梅葆玖对父亲梅兰芳的感情是复杂的,加之梅派传人的身份,对于父亲更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之情。当然,王幼卿绝对是梅葆玖学戏路上的榜样般的存在。他曾说道:“老师的传承是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梅葆玖有这两位泰斗做自己的引路人,榜样的力量不可小觑。

父亲梅兰芳和老师王幼卿带给梅葆玖的不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多的是品格和精神上的浸染。谈到自己的父亲和老师王幼卿时,梅葆玖总是带着尊敬和崇拜。而说到自己的成就却总是带着谦逊,丝毫没有大家的架子。每每谈到对于戏曲的传承时梅葆玖又总是身先士卒,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把这些传承给那些小辈们。

从梅兰芳到梅葆玖,正如榜样的“灯塔”照亮着中国戏曲艺术后生们的成长之路。

时代在变,传承未变

正如书名《从梅兰芳到梅葆玖》一样,书中处处可见传承二字。梅葆玖10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一点也不慌,娃娃调一句一个彩。台下的父亲点头了,吃戏饭,初定。也就是在那年,四十二岁的王幼卿来到了思南路87号梅家大院,从此,梅葆玖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学戏的特殊经历。从一开始似乎梅葆玖就注定了要学戏,也注定了梅兰芳和王幼卿是梅葆玖一辈子的领路人。

美的艺术,这是我读完以后在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汇。对于梅家而言,彷佛已经把戏曲这门艺术做到了极致。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转音,乃至每一个转身都是美的艺术。从梅兰芳到梅葆玖,讲述的不仅仅是梅派艺术,更是美的传承,正如吴迎先生感叹到:“我看着我十分熟悉的梅先生(梅葆玖),不禁肃然起敬,六十年唱下来,他还是那么谦虚。我看着他,真像梅兰芳!”

《梅兰芳》读后感篇2

读了《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我心中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梅兰芳因为演出需要剃胡须,可是在日本侵犯中国的六年他没有那么做。侵略者逼梅兰芳演戏,他逃去了香港,可没有收入,只有卖了北京的房子。后来梅兰芳又被威胁,他求助一位医生,最终成功装病逃过一劫。在抗战胜利时,他当天剃了须,还高兴地演了一场戏。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被打动了。也许梅兰芳老先生的举动,和那些为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相比,谈不上什么壮举,可是他宁死也不向侵略者低头,不委曲求全,就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

在我的脑海中,还有这么一个人,他不是什么救世主,而是一名教书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要修筑炮楼,可人手不够,于是就抓了两名教书先生。那的规定就是没完成任务就要挨打。两位老师第一天就没完成,何老师并没有反抗,而方老师却宁死也不摘下眼镜,何老师去扶他,可方老师却愤怒地对他说:“你把眼睛摘了让人打,和你把脸送给别人打有什么区别”终于刺刀从方老师背后穿了出来。方老师死了,可是那副眼镜却还戴在他的脸上,方老师的举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最后大家一样逃了出去。摘不掉的'眼镜,就是摘不掉的尊严。

一个人爱国不一定是要当英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人有了尊严,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尊严,就会有和敌人抗战到底的决心,让我们也成为有骨气,忠心于祖国的人吧!

《梅兰芳》读后感篇3

在这次单元考中,我读了一篇《梅兰芳蓄须》的文章。梅兰芳对国家的忠诚令我敬佩不已。

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在日本的重重威逼下就是不肯演戏。梅兰芳不演戏就没收入,只好把北京的房子卖了。有一天,日本人由来威胁梅兰芳在庆祝会上演出。他为了不演戏就让医生给自己打一针,让自己得重病。抗日战争胜利了,梅兰芳立刻剃须表演。

梅兰芳做的,虽然谈不上什么壮举,可是他对国家的忠诚让人敬佩。他的.所作所为都能让我感受到他的爱国心和他不屈服于人的民族气节。他和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是祖国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爱她!

提起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我的脑海里就涌现出来一位小英雄的名字——雨来。有一次,雨来独自在家一人看书。突然经常来雨来就落脚的李叔叔急急忙忙地跑进进来,搬开一口酒坛子,钻进了里面的小隧道,又嘱咐雨来别告诉任何人。雨来刚把酒坛子搬回去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声音。雨来跑向院子,可还是被抓了。皇军给他糖不要,给他钱不要,就连给他金币也不要!目的是让雨来说出老李去哪了。皇军恼羞成怒,一把抓住雨来的脸,左右拧。顿时,雨来的脸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雨来还是不招,皇军往他肚子上踢了几脚,命令士兵把雨来拉出去枪刑。雨来趁他们不注意,游走了。雨来正是靠着智慧和勇气体现出了小英雄的志气。

徐特立曾经说过:“爱国是一种义务,爱国也是一种光荣!”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世界,但我们也得好好学习,是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梅兰芳》读后感篇4

自古以来,中国爱国人士数不胜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出自各行各业。这两天,我们刚学了《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他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表示对日本人的抗议,一再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明志,坚决拒绝给日本人演出。

这篇课文最让我最感动的是梅兰芳先生的不畏强暴,宁愿丢掉饭碗也不动摇的爱国情怀。梅兰芳先生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他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但他憎恨日本人在侵略,忍饥挨饿,放弃自己的事业,卖掉自己的房子,东躲西藏,还不惜自伤身体,拒绝日本人邀请演出。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像梅兰芳大师说的:“我虽然不能像一些人一样到荷枪实弹的战场上去拼杀,但是我也完全可以不服从你们。”对,他是英雄,是战士。他不用一枪一弹,同样保家卫国。

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许多像梅兰芳这样的革命战士。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不暴露其他人,而跳崖自杀了;不向敌人屈服的岳飞;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屈原;以及许许多多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献身的烈士们。

我敬佩梅兰芳先生的演技高超,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从小要好好学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从小要努力拼搏,奋发向前,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马若珂)

《梅兰芳》读后感篇5

俗话说得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从我读了《梅兰芳蓄须》这个故事,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京剧表演家梅兰芳不受敌人的诱惑和威胁,坚持不肯上台演出,便把胡须留了起来。为了过日子,他还卖了房子。为了找借口,他还找来了医生为自己打了伤寒预防针,使自己发烧,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梅兰芳这种为了民族尊严和个人尊严,愿意放弃自己的房子的人真是屈指可数,廖廖无几啊,他的行为虽然谈不上什么壮举,更比不上在抗日战争中为国献身的英雄。但他这个小小的举动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这足以让他在我的心中伟大起来。

其实报答国家并不是只能拿起武器去和敌人作斗争,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也是爱国的行为。小英雄雨来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报答自己的祖国。在鬼子“扫荡”晋察冀边区北部时,交通员李大叔逃到了雨来家的地道里。正当雨来想逃跑时,一群鬼子闯进了雨来家,问雨来那个人在哪。雨来没有吭声。随后,鬼子拿出一块白糖和一个金戒指,“小孩,那个人在哪?”雨来还是无动于衷。鬼子的脸立刻变成了猪肝色,扭了雨来的脸往外扭,雨来的脸立刻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见雨来没有反应,便拿出刀摆在他的面前,“说那个人在哪?”雨来还是无动于衷。雨来面对日本鬼子的.诱惑和威胁没有一丝的动摇,死死的保守住了李大叔在地道的秘密。他这小小的举动维护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要像雨来和梅兰芳一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梅兰芳》读后感篇6

这几天,我读了《名人伴我成长》这本书,对其中的梅兰芳,印象很深。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北京京剧世家,从小就对京剧耳濡目染。可在梅兰芳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到15岁那一年,母亲就离他而去。在他8岁那年,跟着朱先生学戏,朱先生觉得他笨拙,不是个学戏的料,不愿教他。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好孩子。他心里想到:别人能学会的东西我为什么学不会,我又不比别人缺少什么。爷爷对他说:“事在人为”这句话,他经常用来鼓励自己。

后来,小梅兰芳又跟着吴菱仙先生学习,对他非常严,有时还采取十分苛刻的训练方法。先生让梅兰芳踩着高踩站在砖头上。起先,他站在上面摇摇晃晃的,经过重复练习,汗水都湿透了他的衣服,有时他宁肯咬破嘴唇,也一声不吭的站到底。梅兰芳不仅严格按照先生的训教时间和要求去做,有时还给自己加重砝码,逼迫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苦苦练习,梅兰芳不仅能在冰上稳当的行走,还能跑圈场。梅兰芳技艺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宗师。

看了梅兰芳的故事,我受益无穷,他那学习劲儿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想到自己,以前我练舞蹈和小提琴怕苦怕累,在练小提琴的时候,每天只为完成任务,每首曲子只拉一遍就完了,音不准也不停下来反复练习,只想快点拉完,玩个够。看了梅兰芳的练习比我还苦好几百倍。因此,我很受启发。以后,我不再为了完成任务是为了真正学本领。

我相信“事在人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付出才有收获。有苦才有甜。

《梅兰芳》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船长读后感模板6篇

《秋天》读后感优秀6篇

芙蓉镇读后感6篇

春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

1000字以上读后感6篇

读后感的作文600字最新6篇

《飘》英语读后感6篇

《秋天》读后感6篇

麻雀,读后感优质6篇

小鹰的读后感6篇

《梅兰芳》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