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对作品的认知和体验转化为文字,留下属于自己的心灵印记和思想足迹,观后感让我对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篇1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2020年我们迎来了首个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1月23日武汉封城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之战打响了。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众人所铭记。钟南山院士,是疫情中的逆行者。它不仅仅是战士,更是勇士。2003年广东“非典”蔓延的那一刻,钟南山院士向省卫生厅请缨:“请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们这里送。”时隔17年,这位在危险来临时不退缩,依旧义无反顾地奔赴在第一线的老院士已经84岁了。当防空警报拉响的那一刻,他仍旧选择出征,与命运进行搏斗。高龄的他却有着更高尚的自我奉献精神。
李文亮——“疫情的吹哨人”,2月7日凌晨,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是他,敢于面对疫情的来临,不屑于逃避,为抗击疫情拉响警报。这位慷慨善良的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伟大的科学事业,不畏惧困难,奉献了自己。
一位95后的医生接到上级的任务,二话不说,说服父母,立即出发,风雨无阻,克服了重重困难:两次走过长江大桥,骑行四天三晚300多公里,才到达了前线,这就是使命与担当。疫情虽阻碍了交通,却无法阻止那一颗颗跳动着的充满活力的.心。是他们这一类人,让人人恐惧的疫情充满了人间盛情。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同是医生,有人自觉留守,主动隔离;有人趁机逃脱,幸灾乐祸。悲观者看到了问题,而往往只有乐观者才会去解决问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身边各个医院都会有前去武汉支援的志愿者,他们不退缩,知其不可而为之,只因心中对祖国那份深沉的挂念。那群白衣天使,临危受命,重整旗鼓,踏上那条满是荆棘泥泞的征程,他们愿舍小家为大家。
直至3月20日,那增长趋势猛然如虎的疫情已经慢慢地被我们控制了。这离不开我们共同的努力,更离不开这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经过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应加倍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更应该懂得,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所保障。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祖国心存敬意,心存感激。
望着窗外那墨色濡染的天空,我的心里泛起点点涟漪。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果我们失去了自己的那份责任,那么,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疫情当前,向那些担起责任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致敬!
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篇2
“国之荣誉”源于“人民至上”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其人民性决定了“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从这方面来说,伟大抗疫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为“生命至上”提供强大保障;舍生忘死为“生命至上”提供精神支撑;尊重科学为“生命至上”提供有效途径;命运与共为“生命至上”提供最大外延。
荣誉属于英雄,英雄为了人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发是尊重英雄的表现,也是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为民情怀的最好诠释。
国之礼遇,是因为英雄守护的是人民的生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位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而人民大会堂北门外,静侯他们的是分列道路两侧高擎红旗的礼兵和在台阶上庄严伫立肩枪礼兵。这就是国之礼遇!时代需要模范,国家需要英雄。每当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总有英雄挺身而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华夏。疫情防控,直接关系全国14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大局的稳定。临危受命,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毅然坐在高铁,逆行武汉;72岁的张伯礼院士坚持“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奋不顾身,亲临武汉;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冲锋在前,坚守到胜利;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院士坚持把病毒研究放在第一位,以科技战疫的巨大成效给人民以信心和希望。不朽的功勋,将永远镌刻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为了人民,国之礼遇他们受得起。
国之荣誉,是因为英雄担当的是初心使命。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之人,国家不会忘记、人民永远记得。“爱人利物之谓仁。”四位英雄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亲临一线,担当起最崇高的使命,挽救生命,守护人民健康。他们用“医者仁心”践行为民使命,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展现英雄形象。为了人民,国之荣誉,他们受得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向英雄学习,增强使命感,立足本职、甘于奉献,真正扑下身子艰苦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国之脊梁,一心为民;国之荣誉,受之无愧。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我们的国家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切为了人民而作出的贡献,国家都将铭记。
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篇3
由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烈火英雄》将于8月1日上映,目前正在全国路演中。19日,在首站深圳场放映后,有观众向本片男主角黄晓明大胆“表白”,认为黄晓明就是最适合演这部电影的人。
在电影《烈火英雄》中,黄晓明饰演男主角消防队长江立伟,他的主角是一位平凡又勇敢的一线消防英雄,他也有自我的家人牵挂,也想要好好活着,但应对滔天火海他毅然选择逆火而行,演技受到不少点映观众和影评人的认可,评价“黄晓明演的消防队长把消防员背后和普罗大众一样的平凡演得很传神”、“黄晓明完全将自我融入到了主角中,用平实朴素的表演完全忘记了他的明星身份”、“那一刻眼里没有黄晓明,仅有江立伟”,大赞其在该影片中的表现值得一座奖杯。在19日的映后见面活动中,现场有观众情绪激动地表示“你就是最适合演《烈火英雄》的人,因为你更有看电影的冲动!”,该观众回忆,在多次灾祸事件发生后,黄晓明都第一时间进行捐款和照顾伤亡消防员家属,并到医院去看望受伤消防员,切实的慈善举动也让观众们记在心中。
而谈到在电影中冲向火海前抚摸家人照片的情节,黄晓明表示在电影准备阶段,和导演编剧同一线消防指挥官讨论过他们在冲向火海时想了什么,“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见我的家人”,是每一个消防战士在执行任务时的信念,也让他们更有勇气和力量去执行好每一次任务,黄晓明也呼吁大家注意消防安全,减少消防战士的伤亡。
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篇4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名录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英雄,他的名字早已和上甘岭战役一起传遍中朝大地。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牺牲的伟大战士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七岁时,他便和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割草。父亲去世后,10岁出头的他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债。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51年3月,黄继光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成为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人。参军后,他被分配到某部二营六连当通信员,同年7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黄继光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知识,于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部队中,他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中旬,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沿阵地——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营在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伪军激战四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前。此时,营参谋长心急如焚:天亮前若攻不下敌方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部队将遭受重大伤亡。要夺取高地,就必须拿下零号阵地这个火力点!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承担爆破任务。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参谋长沉思片刻,命令他带领两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受领任务后,黄继光等3人马上呈扇形状分开,分3路向敌方阵地匍匐前进。他们机智勇敢地摧毁了敌人的数个火力点,但在交战中也伤亡惨重:黄继光的两名战友一死一伤,他自己的左臂也被打穿。在此情况下,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无畏惧,他忍着伤痛,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并接连投下几枚手雷。当后续部队趁势发起冲锋时,残存地堡内的敌人机枪又开始疯狂扫射,此时的黄继光弹药已用尽,身体也多处负伤。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艰难地爬到敌火力点侧面,在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一扑,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但黄继光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为了胜利而英勇慷慨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壮烈行为鼓舞了部队的斗志,教育了全国人民,表现了他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对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的英勇壮举和英雄故事将代代传承、永留史册。
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篇5
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散不去。忆往昔峥嵘岁月,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回响起嘹亮、威武、雄壮的红色摇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乡,打败美帝保卫和平,我们的先辈去朝鲜打仗,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脊梁,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嘹亮地军歌在耳边回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黄继光就是无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好儿女中的一员。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身中数弹的他像暴风雨中的巨人一样顽强地站起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趁势攻克了敌人的阵地,夺取了胜利。这真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多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啊!
当我读到“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句话时,我浑身发热,黄继光是多么主动呀。可是我连妈妈交给的的任务都不做,比如说妈妈常常对我说,长大了,能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就拿扫地来说吧,一天,妈妈叫我扫地,我随便扫了一下,很不干净,妈妈见了,批评我说:“戴健,你连这点家务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妈妈就要我重新扫地,我找了一个借口,跟妈妈顶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切,我多么不对呀。
当我读到“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句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黄继光,这个伟大的战士,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忍着伤痛,像巨人一样冒着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黄继光,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却有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呢?哦,是最光荣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促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经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那一次,我在改正考试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拿给爸爸看,爸爸耐心地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没完没了,真烦。”爸爸严厉批评我,说:“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和革命先烈相比,你还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你不感到黄继光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吗?黄继光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无数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于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这正是英雄“山草离离兮掩我骨,沧海荡荡兮浸我尸”的豪迈绝唱!
“斩尽妖魔平天下,山河日月重安排。”正是这支由无数个黄继光组成的、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人民子弟兵,他们铁血军魂所铸就的钢铁长城,忠勇耿耿,精忠报国,纵横无敌,谁与争锋,打败了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帝野心狼,保卫了新中国摇篮,保卫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奠定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自古英雄出炼狱,拓马长枪定乾坤!”我们的幸福今天,正是英雄们在昨天以生命热血创造的明天,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青年一代何惜百死报家国,要为祖国、家乡的富强崛起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青春儒钢的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篇6
致敬!来自社区的“英雄联盟”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在神州大地蔓延,医生、护士、武警……这些可亲可敬可爱的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疫线”长城。还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没有专业的医护知识、没有专业的防护设备,更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凭着把人民放在心里的满腔赤忱,奋战在人民生命安全的火线上。社区工作者没有“超能力”,但是仍然是我们心中最强的“英雄联盟”。
他们说,畏惧是本能,但无畏是信仰。白天,社区工作者戴着简单的防护口罩,背着几十斤的喷桶,深入街头巷尾、犄角旮旯进行消杀,拿着沉甸甸的登记簿,走进千家万户、万家灯火开展排查,他们为千千万万的群众带去必胜的信心。夜幕降临,有的社区工作者担心把病毒带给家里年纪尚小的孩子,随便在单位找个椅子凑合一晚,有的社区工作者压力过大,“战友” 们便相互加油打气,携手前进。他们没有无坚不摧的身体,同样会害怕和恐惧,但是危险来临之际,信仰让他们熠熠生辉。
他们说,我们没有别的东西可奉献,唯有汗水和笑容。在因为疫情被隔离的小区,居民们需要在家中自我隔离,生活物资往往储备不足,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社区拿出为数不多的防护衣,安排青年工作者代为采购。土豆、白菜、猪肉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食材,如同一颗颗“定心丸”,让居民们心安。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全由社区工作者人工搬运,常常一天往返近百趟。因为防护设施的紧缺,有的社区采购人员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是脸上还挂着亲切的笑容。让百姓吃的安心,他们绞尽脑汁,而他们自己却顿顿方便面随便将就。
他们说,让群众接受许多东西,首先我们自己要试图改变。“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省小钱不戴口罩 花大钱卧床治病”“你不要以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欢迎你,你别太自信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土味”横幅或是听到这样的方言喊话。疫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隔离,部分群众防控意识淡薄,为了让百姓们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社区工作者主动创新宣传方式,用简单、直白、贴心的方言话、张口就来的“洗手disco”、沿街宣传的小喇叭,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打通了防控疫情的最后一公里。
在一座座繁华的城市里,在一户户温暖的小家里,每一刻的安定祥和,都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无畏“逆行”。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父母,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背后都有翘首等待的家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请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支持,让社区工作者担子轻一些,困难少一点,愿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愿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2024英雄连观后感1000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