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类读后感参考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发现书中未被广泛讨论的细节或伏笔,每本书都在我们内心激起独特的涟漪,读后感便是这些涟漪的忠实记录,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学类读后感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类读后感参考5篇

教学类读后感篇1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体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是如何把握的。在被邀请演讲时,碰到的是一群习惯于只听课,不参与讨论的学生。这样的场面让作者不安,甚至紧张到违背规则地向学生胡乱发问。感觉到演讲像是公开绞刑。当有一个出于对作者同情的学生举手提问时,作者马上热情响应,接着引起了更过的交流,真正的对话、学习就出现了。

这不也是我们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教学改革,推翻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弊端,提倡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共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当教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代言人,也不是学生关注的唯一焦点,被关注的是知识本身。当然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围坐一圈或是分成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而是共同关注于知识,学生接触的是知识本身,学生与学科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参与共同体的学习中,使学生在比学习书本知识时更真实。

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也致力于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学习,在6a u7 at christmas的学习中,介绍的是一个西方的节日文化。在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时,学生本身已经对一些西方的假日有所了解,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型来表达自己喜欢的节日以及在这节日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他们有这些知识基础,并不是对于christmas一无所知的,这样为本单元的学习就奠定了基础。尝试在学习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查找有关christmas的一些资料,对这一西方节日做最大的了解,知道它是在哪一天,人们通常会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风俗习惯等等。课堂上从谈论学生自己喜欢的节假日入手,进行相关的联想,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christmas的相关知识上,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表述,所以比起直接从引入课文,在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就更加深刻,掌握得也更好。

教学类读后感篇2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著作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而做了十年语文教师的我居然到现在才开始去阅读它是不是太晚了些呢,不,"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我醒悟了就好了。《论语》的版本太多了,前一段时间百家讲坛推出的于丹讲《论语》,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我也正是在这股国学热中才开始行动的,经过精挑细选我选择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这套书,拿到这套书之后感觉的确如评论中所说,南老先生的讲解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他结合自己对国学的研究写出了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另辟蹊径,在很多方面多次为孔子平反,把原来被肢解,被片面理解的论语进行了系统的理解,让人收获颇丰!

孔子是个大家,可是这套书的二十个篇章中并没有单纯的思想篇章,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要说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哪些思想,我想应该就是某些小篇章某些对话中所透露出来的吧!首先,它告诉了我们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这让我想起了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的一句话--你们来学校,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学习做人。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这句话不知是什么时候自己总结出来的,反正从总结出来之后我就经常给学生说这句话,今天我终于给自己的这句话找到了依据。是呀,如果我们的学生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可是却没有什么能力,更没有善良、爱心等这些重要的东西,那他的知识不如没有,一个有知识高智商的人,犯起罪来会更可怕,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教学生做人,在本学期的中我更加注意了这一点,因为现在的孩子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这可不是在夸他们啊,真正有用的他们没有去看,去听,去懂,相反却在不该操心的地方学得快,学得多,早熟得很,而这个班上有个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而且还带出了一拨好事者,尽管这个孩子脑子挺聪明,但是在我这里却几乎得不到表扬,因为她做人太失败,还自我感觉良好,带坏了班里一些脑子比较够用的孩子,像这样的孩子即便在脾气很好的,很注重启发学生的孔子面前,我想得到的打击也会不少,因为实在是太不讨人喜欢了。

说到启发学生了,这里就要引用孔子的为数不多的之句了,那就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学校要启发,启发之前要让他发愤,而后再启发,然后还要引起他的怀疑,才能会去研究,才能取得成绩。而这一方面正是我平时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去研究如何使学生发愤,如何更好的启发学生,并引起他们的怀疑,而不是让他们信服我所说的一切。

本书中还有一处讲方法的句子,就是"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诸位,你们以为我讲学问,还会保留秘密,不传给你们?我绝对没有丝毫隐瞒,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们做学问,为什么都不懂呢?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不会像有些老是那样留一手,我的学问很简单,本身就是教材,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这一部分读完后,我可真有些后怕,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懂,只是有时会忽略掉,看到那句"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自己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这种行为不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反面影响,让他们慢慢地变成容易发脾气的人嘛?好可怕,有时发脾气是难免的,也是应该的,可是经常这样粗暴地处理一些事情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这可是今后要加以改正的地方呀!

关于《论语别裁》还有不少收获,还有下册没有来得及看,以后再交流吧!

教学类读后感篇3

我在读自我的局限好潜能’这一节时感触很深:同一个人可能第一天上课很精彩,第二天却教得一塌糊涂。尽管我们通常都是以一种宿命论、自嘲的方式接收这种悖论,但在这种练习当中,我们要求把他作为认识自己的源泉来认真对待。

书的作者曾搞过一次活动:让全班同学阅读讨论《心灵的习性》。讨论当中,班级的成员们看起来都感到有趣而富真知灼见的,而且他们同意和集体主义的这种混合是对他们很好的描述。我深有感触地总结道,我们一起完成了两件事情:更深入地理解了这本书和更深入地认识了学员们的生活。我还意识到了下一步该努力探索什么:为什么他们宣称自己是个人主义者,实际上却本能地实施集体主义行为?

同行听后对作者有以下评价:

1.在计划和引导课堂两方面都具有灵活地把组织结构与意图结合起来的能力:在阐明我的目的的同时又开放地接纳各种达到目的的方式。

2.让我的学生彻底了解我分配的素材,并承诺我也会帮助他们掌握素材。

3.我有诚意帮助学生在了解学术文本和他们自己的生活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并为达到这一目的探讨策略。

4.对学生们的故事和我分派的学术性文本同等地尊重。

······

总之,作者的实践与潜能都是很强的。所以,我认为最终总是要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的,但是,理解自身的独特身份却是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前的关键一步。如果身为教师不是扎根于自己的本性,那么无论对任何人采用任何不同的方式,都是新瓶装旧酒而已。

要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既依赖又不依赖于他人反应的自我感,这是一对真实的矛盾。

教学类读后感篇4

读这本书的感觉:帕克帕尔默这本书理论性很强,很难懂,需要反复看。经过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见,让我感受良多,也使我对好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好的教学源自于心灵的呵护和抚慰

帕尔默在书中说:“是引导学生迈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实途经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励察内心领域,学校怎样能够实现它们的使命呢?”帕尔默这句话可谓掷地有声。他的这一席话,让我懂得了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鼓舞;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树撼动另一大树,是一个心灵碰撞另一个心灵。

二、好的教学源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完整

在生活与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对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很重要。不少老师常常容易有意或无意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教书匠,往往满足于教学的技能而不是当成事业来做。帕尔默在书中强调:“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自身的完整。”我认为作为教师不仅要引领孩子学习知识,还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也只有这样,好的教学才能得以彰显。

三、好的教学来自于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我认为很有道理。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被当成盛知识的容器。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事倍功半。因此,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课堂模式腾空出世,然而学生学习很热闹,但没有序列,没有深入,往往浅尝辄止,课堂效果并不太理想。所以在学生为本的课堂理念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组织、引导、启发作用,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天地,让真正好的教学源自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

帕尔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犹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丽贝壳,需要我们一点点,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学类读后感篇5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大家可曾知道教师的脚下会有什么吗?请看这样一位教师的脚。

镜头一:

走廊过道里静静地躺着一张废纸,教师走过来了,看看四周,没有学生(没法叫学生去捡拾)。于是,教师的脚把那张废纸轻轻地踢到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教师,难道您忘了,班会课上您反复学生要随手捡拾,弯下腰还能锻炼身体,为什么您的腰不肯弯下去呢?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是否明白?

镜头二:

教师开会回来,教室里乱糟糟的,教师走进教室里大声呵斥:“谁喧哗的?站起来!”学生怯生生地站起来,老师伸出他有力的臂膀,一把将这名学生拎到讲台前,然后伸出穿着硬硬的皮鞋的脚,对着学生“嘭”地踢了一脚后潇洒离去。班级里因为您的脚暂时安静了,但此时学生的心里是否如教室里一样安静?

镜头三:

上级要来检查了,大扫除了。学生们热火朝天地干着。或许是因为累了,也或许是忘了,扫除结束了,一件扫除工具——脸盆却还静静地蹲在教室的前门口。这时,教师您又来了,大概是来检查扫除的效果吧。看到蹲在教室门口的脸盆,您又抬起那只踢走废纸、踢哭学生的脚:脸盆被高高地踢起,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嘭”地一声落在了后门门口。教师,您是否能听到脸盆无声的哭泣呢?

教师,您可知道能够震撼学生心灵的不是愤怒的脚而是书籍,最有效的方法是阅读。不信的话,您可以看看另一位经常爱阅读的教师和他的学生们。

镜头一:

教室卫生很差,学生随手丢纸屑,他没有去彻底地追查究竟是哪位同学随便丢的纸屑,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刘墉的一篇小美文《清洁巷》。当他读到:“清洁巷的由来,主要是因为住在巷里的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就出来扫街,从巷头扫到巷尾。起初巷里的居民看到了都劝他不要这么辛苦,但是老人仍然每天定时扫街。邻居们心里不安,所以再也不忍心随便丢果皮纸屑,有些人甚至傍晚还要到门外检查一遍,唯恐自己门前不干净,即使老人不骂,其他邻居看到也要责怪。每个家庭更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可以给扫街的爷爷添麻烦,所以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不可乱丢脏东西……”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听着,若有所思,他随即从同学们亲近文学的意识里“抓”到了的契机,问道:“只有老人的打扫,清洁巷能保持得这么清洁吗?”“不能!”学生们说:“还要有邻居们的维护以及不乱丢的习惯。”那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教室保持清洁呢?……孩子的心是明亮的,是纯洁的,是灵动的,小故事大道理,学生轻而易举明白了,既要认真打扫,又要共同维护,养成不随便丢垃圾的好习惯,才会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不用“审”,也不用“管”,小小的一篇美文就可以震撼孩子的心灵,正如斯宾塞在他的《论》中告诉我们的:“记住你的管理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自制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镜头二:

自习课上,老师不在课堂上,几个男生调皮捣蛋,声音特别大。在第二天晨会课时,这位教师带了两篇小美文走进课堂。一篇是鲍尔吉·原野的《厚·道》,另一篇是作者不详的《少数者》。他特地请了昨天课堂上说话声最响的两位男生来朗读,他没有表现出任何要惩罚他们的意思,他们读得很认真,同学们听的也很认真。《厚·道》让他的学生第一次听到了契诃夫的语言:“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知道了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让他们明白了做人要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而《少数者》,更是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向学生诠释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让学生领悟了当你是“多数人”中的一员时,你对“少数人”的'尊重,实际是对同样可能成为“少数人”的自己的尊重。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是“方块字”的魅力所在。最好的管理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管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镜头三:

当学生卫生角摆放不整齐、抽屉内乱糟糟时,他们会一起阅读《随心所欲的错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当个别学生学习态度懒散,爱耍小聪明时,他会及时警告他《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当后进生缺乏自信时,我会和他一起欣赏成龙的《相信自己是一种力量》,帮他重拾自信……

永远不要怀疑书籍的力量,它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更塑造了学生健全的性格,升华了学生的思想,让生命得以健康而愉快的成长,《陶行知名著教师读本》这本书更使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一位大师、一位家、一位高尚的人和你一起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才使得管理变得如此简单!

教学类读后感参考5篇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

教学个人工作总结参考5篇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参考5篇

2024学校教学工作总结参考5篇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参考5篇

六上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参考5篇

小学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参考5篇

停课不停学教学总结参考5篇

商务类作文参考6篇

2024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参考5篇

教学类读后感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