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制定教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反思,一份有条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高效的教学节奏,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三点水”、“提手旁”和“单人旁”

3.重点指导“果、条”两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山坡 漂亮 抬头望 小山村 果树林 清澈见底

时间 修公路 弯弯曲曲 伸向远方

2.集体读词语

二、识字、写字:

1.学生听读

老师或学生读字音,另一个学生选出认读字中的生字。同时其他学生在书中选择标画

2.小组自学生字

⑴.选择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一读。齐读、指名读、抢读

⑵.讨论识字方法:(小组汇报)

①.把“村”和“果”字中的木字进行比较

②.“间”的笔顺,先写“门”后写“日”

③.“公”是“八”字头,不要写成“人”字

④.重点学习“条”字第五笔是竖钩

⑶.选择3个生字进行书写指导

果:“日”要写的扁一点

那: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注意指导偏旁的.写法

条: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老师来书写

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板书设计:

小 山 村

村(cūn) 果(ɡuǒ) 那(nà) 条(tiá) 时(shí) 间(iān) 公(ɡōnɡ)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

2.给各字加偏旁组成本课生字,再组词

3.抄写句子

4.按要求写偏旁

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其它内容,能通过想象、体验等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而从正确流利地读文上进一步做到有感情朗读。

2、创设情境,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解决课后问题,学习小英雄江凡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丰富学词。

设计意图: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在活跃氛围的同时也缓解了低年级孩子连上两节课的疲劳;并且考查了孩子对上节课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

二、学文,读中再悟。

(一)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江凡的家住在五楼,他扶着奶奶从五楼走到四楼,却发现四楼楼道已经一片(烟雾腾腾)。

2、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情况,你能想象得出来吗?

3、体验:这种情况下人会有什么反应?(呛得……熏得……)边说边用动作表演“呛”。

4、默读:在烟雾腾腾的情况下,人们怎样表现,而江凡怎样做?默读第四五自然段,画一画动作词。

5、交流

(1)人们:惊慌、挤来挤去、碰倒、撞上、却找不到

(2)江凡:思索、趴在、沿着、摸索、摸到、一把推??

(3)读一读,注意读好两个自然段中的这些动作词。

6、你读出了什么?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太熟悉了,为什么找不到出去的大门?(读第四自然段)

7、再找不到出去的大门,就( )。怎么办(读第五自然段)

8、体会用词:“思索了一下”。改成“思索了一会儿”,行吗?

9、再读。(你还读出了什么?)惊喜、激动。(从哪儿?)

设计意图与效果:这两段话整合教学,以词入手,抓住人物的不同反应,在强烈的对比中进一步突显和感受江凡的急中生智,慌而不乱的英雄行为,从而在反复朗读中走进人物,走进情感。

(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体验:啊,“门开了!门开了!门开了!”读(第六自然段)。

2、想象:事后,接大家都夸……(板书:事后,夸)当一位叔叔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他激动地说——;当一位阿姨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她哭着说——;当一位爷爷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中,他———。

3、可江凡却说(读,板书:却)请注意他说的话中有关键的地方,(再读)

4、听听江凡的话,再看看江凡的表现,你知道为什么江凡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安全救出来的原因了吧?

5、江凡能称为小英雄吗?

6、补充介绍故事的背后。

设计意图:两段合并,再次进行对比感受,一边是想象着人们获救后内心的'激动和感激,一边是江凡平静谦卑的表白,在朗读与故事补充中进一步感受江凡的英雄品质。

三、回顾,复述课文。

1、怎样复述课文。

2、得法复述。(看着板书的线索)

四、识字,拓展运用。

1、开火车认字词

2、重点学习:倒

读——发现特点——语境中认读——小结汉字特点——要求课后通过查字典进一步去了解。

慌乱中的人们碰( )了杂物,撞翻了自行车,这( )好,原本已经够乱的现场,这时就更乱了。

3、指导写“倒、烟、物”。

设计意图:黑板上的每个词不仅是关键词同时也是课文的脉络,与生一起回顾再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这是本册的一个很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课文的生字最终得回归到用,在认字检测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倒”字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生查字典的速度和习惯,培养学生会查会读会借字义去实现生字最大化的运用价值。

五、作业,延伸能力。

1、把这个故事生动地复述给家里人听。

2、与同桌互相听写词语,并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与效果:作业设计既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又是技能与方法的巩固。如果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述,则引导课后采用抓住段中关键词,想着课文思路的方法去完成;安排听写词语,既是一种积累,又可以在互检中进一步落实写字习惯。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篇3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记得“回归人文关怀”。低年段的课文都是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诗歌或故事,通俗好懂,孩子们一般读了几遍甚至一遍就能领悟要义。我们无须过多地深入讲解下去,他以后还会接触很多这样的文章,会有更深、更广、更独特的体会。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真有趣,越读越有味,让他们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自己试试才行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习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材与学情分析

“假如”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整首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诗句,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对于他们来说是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情感,帮助学生读中理解诗句,读中感悟语言,读中体会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内心的感情,引起共鸣,使读文如同出自内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理解诗歌内容。

3、在读书、感悟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这首诗歌,诗中的小朋友梦想用一支神笔实现心中的愿望,还记得他想实现哪些愿望吗?(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小树画太阳、云朵

我要给小鸟画谷粒

西西画一双好腿

小结:诗中的小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纯真和美好啊!那么她为什么要为小树、小鸟、西西做这些事情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体会一下诗中小朋友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借助教师的设疑激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再现诗歌主要内容,为学生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灵奠定基础。

二、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1、请大家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诗歌的哪几个小节能体现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播放带有诗歌1、2小节内容的画面:沐浴着阳光的小树郁郁葱葱,树上的小鸟食宿无忧、愉快生活的情景)

2、学生看后回答,然后指名读1、2小节,想: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为小鸟画谷粒呢?

3、自读1、2小节,思考上面问题,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1)“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

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里,

再也不怕寒冷的袭击。

(播放寒风下摇摆的小树,小树瑟缩的样子和没有雨水的滋润,小树干枯的样子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挥笔画一个太阳,几朵云之后,小树郁郁葱葱,成长的画面。)

(2)如果你是小树,沐浴了阳光雨露,你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这位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画了太阳云朵,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让小树快活的成长,现在就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3)指名读——评读——练读——再读——齐读

小结过渡:诗中的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太阳、云朵,渴望让小树快乐成长,那么他又为什么为小鸟画谷粒呢?

(4)指名回答。

师引导:当你饿了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做?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饥饿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5)引读:有了“我”画的谷粒,现在的小鸟妈妈再也不用——(学生接读)出示: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师用语言渲染指导朗读:鸟妈妈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鸟宝宝不再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小鸟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就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再播放小鸟衣食无忧的情景)读第一小节。

引读一二小节:诗中的小朋友为动物、为植物送去了关爱。假如——(学生接读)我要给——画一个——还有——让小树在——

假如——我要给——

小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做什么呢?

(6)学生接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同时出示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景)

对于一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来说他只能怎样?(学生自由谈)望着窗外的景色不能亲近它们,这是多么不幸啊!他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指导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a、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出示图片:(有了双腿的西西快乐奔跑的情景)

b、看“我为西西画上了双腿,他再也不会——(学生接读)

c、他会叹息什么?这时的西西心情是怎样的?(开心、快乐)那么怎样读好这段话?读一读吧

d、西西多么开心,就连我们也一样开心,读出西西的开心。读“他再也……”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影象,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诵积累,提升情感

1、诗中的“我”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吧!

2、学生自由背

3、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诗中的小朋友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省略号的用意)

对!在我们的身边许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与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出示课件:图片(流浪的小狗,无家可归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灾害的人们)

1、请你也象小作者这样,也来写一写,出示: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 )( )

2、学生试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注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字卡,指名读

2、学生观察,重点提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书写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巩固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对!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马良的神笔会在你的手中,我的手中,他的手中……

?整体设计意图】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争“以读书为主”,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热爱自然,关爱他人。

?教学评析】这篇教学设计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与文中角色进行换位,培养学生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想像,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加强了学生语言训练;通过朗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之教师的图象、语言的引导,学生会把诗歌读得入情入境,从而受到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写观察日记。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景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树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不同的景象。

5、分组朗读,师随即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小结归纳:雷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 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蝉叫了,蜘蛛又 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本课小结: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何借助这篇极具吸引力的课文,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文,理解、积累词语和句子,同时,了解恐龙灭绝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恐龙灭绝之谜的欲望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字,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其他的种种说法”这类词,有条理地说话。

3、对恐龙灭绝之谜产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的渴望。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

师: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

2、学生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

3、揭题“恐龙的灭绝”,读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交流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

2、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都很好。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 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对3000000、200000000等数据比较陌生,教师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

⑵ 朗读指导,练习。

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

⑶ 教师引读,读好问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⑴ 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的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教师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而且形式新,学生兴趣高。)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小节相关的词语,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表述。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新课标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研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单一而又乏味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一研究,既能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感情。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

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谈话。

(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四、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五、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六、练习

1、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 一台()一台()

一张( ) 一张() 一把()一把()

2、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七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8篇

二年级语文心得推荐7篇

年级下册语文演讲稿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6篇

二年级语文学期工作计划最新7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8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作文5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6篇

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工作计划7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