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孔雀的教案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老师的教学设计蓝图,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文书,书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折孔雀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折孔雀的教案8篇

折孔雀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b

四、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起兴和尾声

四、布置作业:

1.归纳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2.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3.课后练习二三题;

4.《咬文嚼字》

五、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本课知识展示

学生展示归纳的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二.本课释疑,包括课后练习及咬文嚼字

三.总结已学课文

从形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比较《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和《孔雀东南飞》

形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思想内容

静女四言为主叙述现实主义爱情

氓四言叙述现实主义婚恋

离骚杂言(骚体)抒情浪漫主义政治

孔雀东南飞五言叙述相结合爱情

四.布置作业

以惜别离为题,发挥想象扩写焦仲卿与刘兰芝离别的部分

折孔雀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特点,体验傣族小朋友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

2、大胆运用已有经验创编舞蹈动作,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3、初步学习孔雀展翅、喝水、梳洗羽毛、开屏比美等舞蹈动作和表现孔雀的美好形态。

活动准备:

l、杨丽萍舞蹈视频《雀之灵》。

2、课件《傣族风情》短片段。

3、ppt《金孔雀轻轻跳》课件。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孔雀展翅、喝水、梳洗羽毛、开屏比美等舞蹈动作和表现孔雀的美好形态。

活动难点:

大胆运用已有经验创编舞蹈动作,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活动过程:

一、欣赏舞蹈视频《雀之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非常精彩的舞蹈视频《雀之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哇!好美啊!这段舞蹈中表现的是哪种美丽的动物?你认为这个舞蹈哪些地方美?谁想来表演一下?

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经典动作,集体模仿

小结:在我国的云南、广西地区,有一个民族,那里的人们把孔雀作为吉祥鸟,它被称为“孔雀之乡”这个民族叫傣族。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的家乡,去看看傣家优美的风景吧!

二、欣赏傣族风情短片,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特点

师:傣家的风情,真是美不胜收,在这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幼儿讨论后师小结:有傣族的吊脚楼、孔雀、葫芦丝、泼水节情景、傣家小男孩、小女孩等,傣族的山美、水美、人美、孔雀也美。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初步学习孔雀开屏、展翅、河边喝水、相互比美等动作。

1、欣赏ppt

师:远远的一只美丽的孔雀,渐渐地向我们小朋友走来了,你们看看它们的羽毛多漂亮呀,咦,这是什么呢?哦,原来是傣族的竹楼呀,旁边还走来了几只美丽的孔雀,有白孔雀、有花孔雀、它们都在比美呢!小朋友快看看这只孔雀在干什么呢?

2、播放孔雀舞图片,引导幼儿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自由表演

师:咦,她在干什么(跳孔雀舞),听了这么优美的歌曲旋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学跳孔雀舞呢

播放音乐,独立自由舞蹈

3、初步学习经典舞蹈动作,大胆表演

请个别幼儿上台讲述孔雀动作并模仿动作,

梳理羽毛、河边喝水、相互比美展翅舞蹈等动作

教师示范,幼儿练习

师幼创编动作插入乐曲中,进行集体表演,最后摆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造型。

四、结束活动

师:小孔雀们,今天我们一起让我们载歌载舞,走进了傣家,感受了傣家风情。师幼随音乐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培养幼儿即兴表演的能力,能积极与同伴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的动作创编舞蹈,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调动每一位幼儿的参与意识,比如课的开始,我让幼儿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让幼儿感受舞蹈优美的意境,接着,我便用生动的语言模仿引出美丽的动物:孔雀,再引入傣族,播放ppt,生动的展示了傣族风土人情,美妙的画面深深的吸引了幼儿。最后一个环节,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初步学习孔雀开屏,展翅,相互比美等动作,了解傣族舞蹈动作的特点,感受乐曲旋律的美,更勇于表现美。

以上这是我对这节活动的教学设计阐述,现就本节活动的优点及不足做简短的总结:

优点一:以幼儿年龄特点,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通过欣赏,模仿、创编、体验、实践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优点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善于引导及调动幼儿的兴趣。

优点三:活动中,创编表演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幼儿的感知能力,让每一位幼儿去感受,去体验,积极参与表演。

不足之处:

一、幼儿学习孔雀舞蹈动作不到位,在教学中我应注意抓住孔雀舞的感觉进行训练。

二、教师语言还可以简练,应注重幼儿的表述,表现,能关注到个体幼儿。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积极向同行及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也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教学经验,谢谢!

折孔雀的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难点

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那么,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生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出现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3归纳本诗出现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主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考此诗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乐府民歌

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故事情节:

托物起兴

兰芝被遣

夫妻誓别

兰芝抗婚

双双殉情

告诫后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课本剧表演

1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表演不同的片段)

2讨论评析同学的表演(注意从文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感知

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请结合具体诗句,感知他们的个性特征。

可让学生找出能够触动他们的诗句,读给大家,然后做简要的分析。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

诗歌的艺术特色感知

通过学生对他们所喜欢的诗句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延伸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可以在学生诵读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案点评:

从《诗经》、《离骚》至《孔雀东南飞》,从四言体、骚体至汉乐府,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定位在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上。因而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将重点放在了解汉乐府常识及本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诗的艺术特色上。

折孔雀的教案篇4

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本设计依据我校推行的人本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研读文本,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思想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让学生学会研究,举一反三,给予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立人”的目的。

2、教学设想

本课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本单元节选了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本课是汉乐府五言诗,之前的分别时《诗经》的四言诗、骚体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鉴赏经典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与单元编者的意图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刘兰芝人物形象赏析、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主题探究以及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发展的研究。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乐府五言诗在诗体形式方面变化的理解,它在诗歌发展中承前启后的的作用。

3、本设计的特点

(1)利用学案充分落实课前预习。本的篇幅较长,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详尽,学生容易读懂文意,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对于文中出现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我们利用学案(学案为我校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而成,本课学案附在后面)分类梳理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师批阅完毕之后下发答案,这样做使预习更加扎实。教师针对疑难问题略作指导即可,文言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预习的方式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2)体系化。设计从两个角度展开,将文章纳入到两个体系之中,第一课时进行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赏析,并将其纳入到中国文学塑造的女性体系之中。第二课时赏析写作形式、手法,并与《诗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乐府五言诗的特点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建立体系的思想,对中国文学有整体性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培养学

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4、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5、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预习(这部分在学案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前完成。)

学生初步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完成以下目标:

一、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二、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常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脉络。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全诗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刘兰芝形象与思想情感的研究

导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诗经·氓》中的女子勤劳善良而被弃,但果断、清醒;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那份执着令人敬佩。《孔雀东南飞》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她就是刘兰芝,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兰芝,看看兰芝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们开始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完成了正音明义、疏通诗文的工作,现在呢,我一同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教师明确: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幻灯片展示):

故事开端(1—6段)自请遣归

故事发展(7—12段)兰芝辞别

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应婚

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

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

此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所把握,便于对刘兰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进入刘兰芝人物形象的研究。

在刚才同学的叙述当中,我反复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刘兰芝”,这首诗之所以叫《孔雀东南飞》,是因为古人常常从首句中提取某个词语或者把首句作为标题,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但事实上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古诗为为焦仲卿妻作》(请看课下注释)。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要为焦仲卿的妻子作诗呢?(是赞美,是妒忌,还是鼓励)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文章的性质有一个思考。问题1:这是一个怎样的“焦仲卿妻”呢?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合

作探究)

兰芝形象:正面兰芝请归——贤能知礼、勤劳多才、刚强、反抗

辞别:①严妆——倔强、好强、冷静、反抗

②外貌——美丽

③别婆婆——有礼有节

④别小姑——善良

推婚、殉情——有情有义、反抗

侧面众权贵求婚——品貌出众

婚事盛况——不慕富贵,不移情志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思想情感的研究。

问题2:兰芝不幸被谴,只因遇见恶婆婆吗?

?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诗中的“焦母”,是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那是一个时代的命运,而不是个人的悲剧,她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所以,文章最后,作者写:“多谢后世人,戒之甚勿忘”,“谢”是警示后人的意思,而“后世人”指的是“封建家长”。

不幸的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压迫(板书)

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四、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一同走进了刘兰芝,发现她性格中最闪耀的特质就是对爱情的忠贞,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决的反抗,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最终用生命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控诉和反抗。作者之所以为刘兰芝作诗,目的就在于歌颂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这种反抗精神。

五、朗读体味。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兰芝辞归、举

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兰芝形象与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

六、作业:用细节描写手法补写一段焦刘双双殉情之后描写焦母的`文字。字数3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美丽、善良、勤劳、有礼有节、好强正面描写

重感情、极具反抗精神侧面描写

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研究本诗的艺术价值

导入:《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么这首诗究竟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一、诗歌形式的探究——五言诗。

请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好,同学们,这首诗歌是五言诗,而前面我们学习的诗经大多都是四言诗。五言诗跟四言诗仅仅一字之差,但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五言诗增加的这一个字,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

探究问题1: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一个字有何意义?

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朗读一遍第一、二段的四字改写版,感悟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差异。

改写版:孔雀南飞五里徘徊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

十五弹琴十六诵书

十七为妻心中苦悲

君为府吏守节不移

妾留空房相见日??

鸡鸣机织夜夜不息

学生讨论交流,四言诗和五言诗在表意作用和韵律感节奏上的差异。

最后老师归纳结论:

1、五言诗比四言诗信息的承载量更大,传达的信息更多,表现力更强。

2、从节奏感来说,四言诗大多为二二式,节奏单调;五言诗有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几种节奏,变化丰富。

小结:虽然五言诗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是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迈出了一大步,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诗歌风格的探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探究问题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三、诗歌手法的探究——赋、比、兴。

由于赋、比、兴在前面诗经的教学中已经学习过,所以让学生直接找出这首

诗中的运用这三种手法的诗句,让同学赏析手法的作用是本环节的重点。

问题: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大量运用,本诗是否运用了这些手法?分析其作用。

1、“赋”

⑴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

“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

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⑵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

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⑶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

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2、“比”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 “兴”

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

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

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

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本节课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

魅力。所以同学们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品读经典,启迪人生,你我共勉。六五板书:形式——五??

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手法——赋、比、兴

折孔雀的教案篇5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课型:综合课

三、教学内容: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2.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3.创编舞蹈

四、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乡的风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了解云南省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2. 通过学唱《金孔雀轻轻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傣乡风情,学习用柔美的`、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教学重点: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六、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七、教具:电子琴、多媒体

八、教法: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1.提问: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你们都知道有什么民族吗?

2.提问:(听音乐)分析一下是哪一民族的音乐?

3.教师从"资源、风俗"等方面结合图象向学生介绍傣族。

4.完整地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歌曲的情绪、声音的处理)

三、歌曲教学:《金孔雀轻轻跳》

1.初听歌曲、找一找与《月光下的凤尾竹》不同的地方?(情绪、声音)

2.教师范唱

3.学唱歌曲

4.教师结合图象"孔雀"演示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型。

5.教师领跳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6.学生结合舞蹈图示自由创编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教师巡回指导。

7.优秀舞蹈表演

十、课堂总结

十一、下课

折孔雀的教案篇6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歌曲表演;二、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并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速度、情感)及音乐外部元素(环保、民族文化等)拓展。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三、知识与技能: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教材分析: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确良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教学重点:一、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二、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一、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的步态;二、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设计思路:看孔雀——说孔雀——听孔雀——想孔雀——唱孔雀——跳孔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律动表演,突破难点——多维感悟,探究学习——创造表现,寓教于乐教具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资料、纱巾、钢琴、葫芦丝、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欣赏舞蹈片段《金孔雀》(学生观看)2、通过刚才的舞蹈片段设问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吗? (孔雀)今天就让我们和美丽的孔雀一起渡过这快乐的一天,好吗?(出示课题)二、律动表演,突破难点:你们知道孔雀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它是傣族的象征。1、看孔雀。(孔雀优美的姿态)现在我就请小朋友到傣族人民最喜爱的“孔雀园”参观。这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它们正在休息呢?孔雀最爱比美了,哪位小朋友来和它比一比?(学生模仿孔雀的动作,教师可提示)孔雀是傣族人民的吉祥鸟,所以傣族的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表现孔雀的。师生一起做一个表现孔雀的简单造型——孔雀鹤立。做法: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襟。2、探究孔雀的其他舞蹈动作。例如走路、喝水、开屏等,并模仿动作。3、说孔雀。你们喜欢孔雀吗?喜欢它什么呢?三、多维感悟,探究学习:(一)感悟傣族的民族文化。1、介绍傣族乐器。① 象脚鼓:因鼓的形状类似象脚,因而得名象脚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和我一起学打象脚鼓好不好?(节奏练习)2/4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丝)③④⑤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声音优美,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它演奏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我来为大家演奏一段好不好?(教师吹奏,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现在我们就来模仿葫芦丝的声音lu来唱一唱。(音乐模唱,突破难点)5 3 5 6 │ 6 — │ 3 1 │ 5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2、游戏:分组:一组打节奏,一组模唱,一组律动。3、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表现傣族风情的,你们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傣族风土人情吗?(傣族的衣服很漂亮;傣族人民个个都能歌善舞,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很美丽等……)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幻灯)①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②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大竹子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竹墙缝隙较大,既采光又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③ 泼水节在每年公历四月(傣历六月)间举行,是傣族最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其实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称泼水节。节期一般为三四天,因为泼水是一种祝福,被泼越多认为越吉利。④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图案多种多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⑤ 象脚鼓:打击乐,外形象大象的脚而得名。葫芦丝: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二)感悟歌曲内容。1、师生一起跟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学生念一次歌词,并为歌词加上动作。(老师可指导)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两个做得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3、听范唱。(听孔雀)闭上眼睛想想傣家人民和小孔雀的景象。(想孔雀)你们想到了什么?(说孔雀)4、学生跟音乐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唱孔雀)(歌曲处理: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句尾每个字收音要轻,体现出亲切感;展翅飞翔一句力度稍加强;歌曲结尾处用较弱的力度,表现歌曲美妙的意境。)5、用动作表演歌曲。四、创造表现,寓教于乐。1、师生齐唱共舞。(跳孔雀)学生可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自己创编好的动作。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可以打节奏,可唱歌曲,可跳舞……)(女同学可以把纱巾围成筒裙,表演傣族小姑娘,男同学可模仿象脚鼓打节奏,提高学生表演兴趣。)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小孔雀漂亮吗?云南省是我国唯一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它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你们还知道哪些美丽的小动物呢?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这些小动物都非常的可爱、美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爱护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更不能吃国家保护的珍惜野生动物)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舞蹈、甜美的歌声来表现了的美,那你们想想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美丽的呢?(可以用图画、故事、诗歌等方式)

折孔雀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孔雀尾巴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2、学习用棉签与手指表现出孔雀的羽毛。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节假日与父母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孔雀。

2、查阅有关孔雀的资料,初步了解孔雀,会跳舞蹈《金孔雀》。

3、ppt、颜料、棉签、抹布、报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花冠头上戴,锦袍身上穿,尾巴似扇形,展开人人爱。

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是孔雀。)

二、游戏体验:

听音乐,学学孔雀跳舞,用肢体去体验、感受孔雀的美。

三、图片体验:

提问:孔雀哪里最漂亮?它的尾巴像什么?孔雀尾巴上的羽毛是怎样生长的?还有什么样的东西是这样的?

四、儿歌体验:

小孔雀,穿花衣,

走来走去好神气,

忽然开了五彩屏,

和我比比谁美丽。

五、绘画体验:

用棉签画出孔雀开屏时尾巴的样子,手指蘸上颜料为孔雀点出五颜六色的羽毛吧!

六、评价展示:

看看好朋友画的孔雀漂亮吗?漂亮的`话就在星星榜涂上颜色吧!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折孔雀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合着节拍用优美、轻柔的动作表现孔雀婀娜多姿、美丽动人的姿态。

2.感受傣族舞蹈抒情、优美的特征。

3.乐意在傣族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杨丽萍《雀之灵》录像,《金孔雀轻轻跳》歌曲音频、舞蹈视频,葫芦丝。

2.活动前经常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做鸟飞动作进教室。要求做出小鸟飞翔的各种姿态。

二、欣赏舞蹈《雀之灵》,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知道杨丽萍阿姨跳的舞蹈表现的是哪种动物吗?哪个民族孔雀最多?我们也来学一学孔雀舞。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我们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的孔雀的。

3、教师边唱歌边舞蹈,幼儿欣赏。

三、学习歌曲。幼儿跟唱歌曲。

四、学习舞蹈中的`重点动作孔雀步、孔雀开屏比美、孔雀展翅。

1、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学习表演舞蹈。

2、感知傣族舞蹈的柔美、抒情。

教师:你觉得这个舞蹈动作怎么样?和《娃哈哈》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感受傣族舞蹈动作的美丽、轻柔。

3、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创编歌曲中的情节和动作,如:孔雀喝水、在湖边梳洗、照镜子等。

4、多种方式熟练舞蹈动作。

(1)在音乐的伴奏下请个别幼儿舞蹈,其他幼儿评价。

(2)幼儿选择喜欢的伙伴几个一组自由表现。

(3)教师与幼儿一起翩翩起舞。

五、欣赏葫芦丝演奏《金孔雀轻轻跳》。

折孔雀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消防安全中班的教案8篇

游戏教案的活动反思8篇

北京的教案最新8篇

皮筋的游戏教案8篇

叠袜子的教案8篇

建筑的教案8篇

消防安全中班的教案参考8篇

好玩的伞游戏教案8篇

跳绳的体育教案优质8篇

课间活动的安全教案8篇

折孔雀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1607